新学期第一天,今天的任务是写一份相对具体的本月计划,包括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方法;
切入角度、学习方法、课程选择、参考书目,文体类别(除诗歌),均可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和发挥。
下课后我就着手搜集关于先秦史。
我在这方面属实是个文盲。上一次认真学历史,还是在初中的时候,关键是初中的历史考试都是开卷的,所以就算不记得也没大关系,反正都可以翻各种教辅资料去填写。
而高中后,课堂改革,我们高一还未进校,就先分了文理,我选择了理科。我们这一届的人选文理后,基本就和未选的那一类课说了告别。
整个高一虽然也有文科课,但是没有同学认真听过文科课,它被我们默认为理科自习课。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写理科的作业或者是睡觉休息都是很常见的。我们文科老师也不会管,这就像理科老师去教已经选择文科的同学,文科同学就把理科课当成文科自习课是一样的。
此后,历史,政治等等都与我绝缘。
我在搜集的时候显得有一点困难,直到现在为止,我也只能够了解到先秦史讲的是夏商周,我搜集了一些历史书籍推荐。
有吕思勉先生的《先秦史》,按理来说,有了这一部先秦史,应该就可以去了解了,可惜的是,我点开里面好多繁体字,为了避免一开始就打消我学历史的热情,我打算先放下这一本书籍。
又找到了《中国通史》,我不可能把一本中国通史全部读完,但是我可以从他的一开始读到西周的事迹。反正就截止到春秋之前的读完就可以了解大概了。
最后,搜罗,搜罗整理出来了十本书。这十本书里有重复的,比如《中国通史》我就选择了好几个类型的,不同的人编写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从里面取其长,也可以从里面看看自己适合读哪一类作家的编写。也有现在暂时读不到的,比如说《春秋史》和《战国史》,我现在都不必去读。
这样分类了一下,发现减去不看的两本成了八本,减去相同的书又变成了四本。
但是为了不打消我的热情,繁体的《先秦史》,我应该是最后如果能看的话,就看,如果不能看的话,可能会不看,这样就变成了三本。
本月计划:
这三本里《中国通史》我只看到春秋之前。想来一周就可以看完。
《中国大历史:先秦史》排在第二个被看之列,这本书要看完,至少也要花一周的时间。
《西周史》(全二册)单是讲的西周的历史,但是他的书籍字数太多,少说也要花两周的时间。
所以这一个月的读书分配就可以从上面三本书去排列了。
学习方法:
或许不叫学习方法,而叫学习方式。
给自己规定,每天按计划看书时长至少半个小时。每天进行笔记输出。
学习目标:
我想从里面了解一些古人的生活琐碎。我以前最喜欢看那种侯门嫡女之类的小说,感觉特别带感,很喜欢作者在里面描绘的服饰,瓷器,衣物,甚至是他们行礼的姿态。
也没指望自己看完就能写一篇古代的小说,就是想着每天都写一下读书笔记,填补一下自己在历史上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