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很精神,整理了两章节《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其实去年我就大致看完了这本书,可我再次阅读的时候,竟然毫无印象,却又感觉书中的一些概念,似乎听到过。
也是因为这本书,我才知道李叫兽,才知道成甲说书,也才知道得到app。这本书是在2017年出版的,而我当时大三,正沉迷于球队打球和做实验;而在2020年我才有机会接触它,那个时候疫情紧张,在学习编程,了解到费曼学习方法,觉得学习不能片面的学,又担心被骗,就想着自己多读书,辗转之下,搜索到了这本书,对书中领悟不深,反而是把书中提及到的其他书,找了能找到的资源,下载了,却并没有仔细阅读。
而书中前面两节借用李叫兽的例子,三篇爆文,15年出,李叫兽14年毕业了,而我14年刚入学,脱离了家长们的监管范围,对外界小心翼翼又好奇的样子,而李叫兽却已经在职场里历练,并创造出了百余篇高质量商业文。现在仔细翻看他的文章,也依然深有感触,会发现自己写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写文而写,而对方是从读者/用户视野而写。
最终会发现文章结尾的文案观点,在几百年前就有人提出了,现代人只是用了更通俗易懂,更接近时代的具体案例借以说明。从中说明,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学习新方法,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比学习底层逻辑,底层原理要多得多,而且二者效果也不一样。
也刷新了我对临界知识的概念,我自己以为的临界知识就纯粹是自己不懂得的知识。而书中统称为知识,称为有价值的知识,释义为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者定律。而柏拉图定义则是: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
会发现二者是想通的,事实证明,伟人在某些方面的智慧也是经得住考验的。
而演变至今,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并亲自实践后所习得的,可供一部分人参考的建议。这也不能说是知识,只能是个人认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