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豆豉汤的症状
当一个人感冒或者是喝了冷的东西,受了过度的日晒身体某个地方太热,主证是晚上睡不着觉。睡觉需要心肾相交,失眠是阴阳不交或者心肾不交。阴阳不交在西医上的说是一个人的交感神经没有办法切换到副交感神经,切换神经的药代表性是半夏。栀子豆豉汤是心跟肾不相交,肾气能够上得来,心气能够降得下去,睡眠就好。
身体因为感冒变故发生肾脏里的水气往上面充塞全身,心脏的火气往下到达小肠,再转到命门里去煮肾里面的水,火气向下水气向上刚好撞上,胸口的正中间有不舒服的感觉,就有可能是栀子豆豉汤了。
为什么失眠的时候要用栀子豆豉呢?
所有的豆类都是肾脏的植物,豆为肾之谷。黑豆比较补益的方是要用其他的补药煮在一起,让黑豆吸收了补药的药性才有效。
黑豆单独吃多了会胃出血,也有喝黑豆浆喝到尿血。但是如果把一个微寒的豆子经过发酵做成了豆豉,它就会像一个蒸锅一样,把肾脏里面的水气蒸出来,然后塞满整个蒸笼也就是我们的人体。
附子肉桂补命门也可以,栀子汤证有点烦热的症状,不适合用热药。
栀子跟豆豉是凉润的药味。如果肾气推上来,不舒服的感觉往上塞到脖子、脸、头顶,所以必须要用心火肾水对穿过去。
栀子的药性
栀子能够逆向行驶的药,是一个下火药里面所谓的逆风之药,它在身体的走法往偏反的方向去走。
栀子花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绿色的,稍微老一点就变成黑绿色,就像橄榄黑;到了夏天的时候开出来的花是白色;之后花开始凋萎了,露出了花心。栀子的走法与五行相推是相反的。
【7.49】发汗后及吐下后,须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干姜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阴阳分裂会伤到阳气或者是伤到津液的活动,如果用了汗法、或者是吐下后,会伤心肾不交的问题。有虚烦不得眠就用栀子干姜汤;有虚烦就用栀子泻心火,有反复颠倒,心中懊恼,就用栀子豆鼓汤。
栀子豆豉汤是灵魂的身体在病,是虚证。
栀子干姜汤证的烦是虚烦,它会有点淡淡的烦,但那也不会很难受,可以用干姜镇住脾胃,让栀子不要让身体虚掉。
栀子干姜汤的心中懊憹是胸闷心烦,睡不着。
栀子豆豉汤是会胸口不舒服,翻来覆去会反复颠倒。它的不舒服是挂在灵魂上的,无论怎么动都会觉得扯到它。
黄连阿胶汤是烦到睡不着感到烦躁,一面在想事情,对每件事情都觉得很不爽,是心情上的不爽。
栀子豆豉汤的煎法:
要先煮其他的药,最后再放栀子,但如果喝了会吐就不要再喝了。因为栀子豆豉汤是心火跟肾水杠在食道的虚邪,所以胃或食道有一些没有消化干净的食物会因为吃了这个药后会吐出来,这是偶尔会发生的事。
栀子豆豉汤的反应:
在临床上如果出现吃东西食道吞咽有灼痛感,不舒服,食道有发炎的,但最好是要食道在发炎或者受伤再用,都离不开灼痛感、刺痛感、胃酸的灼痛感的那种摩擦感。
旋覆代赭汤是吃什么东西下去会觉得有一口气顶住吞不下去的感觉,觉得胃里面有一口气塞住,乃至于吃东西会感觉那一坨东西慢慢下去的感觉。
栀子汤的变化方:
那少气的就用栀子甘草豉汤,甘草在这里是补气的。栀子汤是煮两服,煮成分两次喝。
栀子甘草豉汤是一个人生病,然后汗后下后,就没有力气了就感觉呼吸浅促,因为肺的气不够,会有一喘一喘的感觉。呕吐的人,就要降逆止呕加生姜。
【7.50】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豆豉汤是感冒还没有好,病邪还在身体里面,就要吃豆豉把肾气充满全身再把邪气逼出去。当食道在发炎的时候也就是肉体的这个有形的食道在发炎的时候,比如吃火锅灼伤,或者是晚上喝60度的酒灌进去,食道会出血,有胸中窒的感觉,就用栀子甘草汤,用的是生甘草来消炎。
【7.51】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当这个人病了一段时间,用了下法之后,这个人就心肾脱离了,发现这个人一直在发烧、身体发热。心中结痛是一个虚证,用栀子豆豉汤。
利膈汤是治疗所谓的膈噎,吃东西好像觉得塞塞的,吃不下去,就用栀子附子半夏汤。附子让肾气上行,栀子让心火下行,半夏通阴阳。
二气散用来治噎膈的,脾胃太虚热气往上冲,什么也吃不下用栀子干姜汤。
【7.53】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泻药:
1.甘遂剂吃了之后拉出一堆水出来。
2.十枣汤是泄水用的。
3.巴豆剂是通大便的。
【7.52】伤感下后,心烦腹满,卧不安者,栀子厚朴枳实汤主之。
厚朴枳实一起用的时候是能够让肠胃动起来,把堆积到食物往下拉。栀子厚朴枳实汤就是觉得肚子胀所以心烦,然后因为心烦在床上滚来滚去睡不安稳,这三个主证不可拆分,一定要连属在一起出现。
【7.54】凡用栀子汤,若病人大便旧微溏者,不可与之。
栀子汤要注意有拉稀的习惯的人,不可喝栀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