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六点多钟,从医院内科楼顶层俯瞰的样子。
凉凉的风吹在脸上,昨晚一夜无事,绷紧的神经也渐渐松弛。
九月一号,是规培的开始。第一个科室,便是内科楼的顶层,肿瘤内科。同行报道的四个,也是女生。我被分配到了四组,科室主任的医疗组。即将与我搭档的是准妈妈,半个月后出科。住院总说“要赶紧把你训练上手!”主治林老师也是满脸和气,一见面就对我说“我们组的病人周转很快哦,你要辛苦一些了!”带着笑迎合,并非曲意,只是这个科室,第一感觉就如浴春风。可能,科主任有意培养本院的住院医,但,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表现好一些,勤劳机谨一些,能学到的东西还是可以很多的吧!
稍稍的调整,便跟同组的住院总值班。真是择日不如撞日。怀揣着一颗忐忑的心开始第一天的值班生活。
跟着主任查房,听上级汇报病史,沟通交流,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实习的时候,但又已经不是那样的感觉。
跟着学姐去收住入院,问病史,开医嘱。密密麻麻的放化疗既往记录,不敢有丝毫懈怠,我怕一个不留神,我就忘记了病人的大概情况。
住院总抓紧午间空挡,为我讲解科室病人常见状况。大多数是放化疗的副反应,便秘、恶心呕吐、发热、咳喘等常见处理方案。然后,便是我一人驻守医生办公室的午间值班阶段。
“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再电话我,我就在隔壁房间。”说完,便怡怡然离去。
坐在办公桌前的我,浏览着科室病人病历,看着医嘱,企图在各条医嘱间找到可以获得一些救急的东西。整整一年,在体检科,脱离临床,内心是不自信的。哪怕,刚刚考完执医,终究只是纸上谈兵的理论。我总是担心,一慌张,我连发热该怎么处理都是大脑一片空白。
49床的本组病人,上午下班前突感胸闷。急查心电图、心肌酶、电解质,一边要去处理一边等着检验科的报告。稍稍的开门声、电话铃声,总会惊起。还好,一切处理有效。因为正确的处理方案,也因为我们排查心源性急症后对病人及其家属笃定的宽慰。
29岁妹纸卵巢癌化疗,婆家娘家丈夫的悉心照顾,让实习的小学妹都感慨万千。
58床肺腺癌的老大爷一直觉得气喘无法缓解是因为胸腔引流管堵塞引起。早上查房结束,住院总亲自冲管检查,“引流管通畅”确认无误。10点多,家属再次要求冲管“就是堵了,你们再给冲冲!”望着桌边从七点就要喝却还未开封的牛奶,我起身去了治疗室,洗手、戴口罩帽子,准备好物品去了病房。本要回去的住院总再次折返。答案依旧是肯定的“通畅”!
“你的引流量这几天从600毫升降到520毫升,是可能存在的现象。而且,现在没有胸水并不代表一直没有胸水的,胸水的产生本生就需要一个过程。再者,我们在用药,胸水量得以控制也是可能的......”
离开病房的时候,我听老爷爷对着老伴说“这两个医生都很好啊!”
忽然就觉得很开心,24小时值班,第二天11点才得以下班,似乎真的算不得什么。因为,获得认可,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大学舍友在群里晒年假的照片,我假装哀嚎诉苦。她们说“去年,你满中国的跑,活得太潇洒了。”
其实,这样的生活似乎更充实。也或许,只因为才刚开始。谁知道呢?
但愿,三年,我能一直保持这样的心态,微笑地去处理不开心的事情,微笑着盘点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