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开始不太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对见汐行伸和怜子一家人的生活进行描述,感觉描写的语言还挺温柔,舒适的。第2小节又没继续写行伸和怜子关于孩子的事,而是写了芳原亚矢子和病危的父亲的遗嘱;同时作者又写咖啡店女老板花冢弥生被人遇害一案,警方展开一系列的调查;这是两条主线,同时进行着。读着读着感觉不像是一本纯推理的小说,直到松宫对行伸说出说拿错了的受精卵一事渐渐地才突出小说的主题,以及案子的最后多由子和绵贯哲彦在警察厅的见面,结案后松宫去见母亲,母子二人交流时,全文最经典的那句话终于从松宫口中说出,小说最后以很温馨很美好的画面,柔美的语言结束。
作者的构思很完美,小说开头讲述行伸怜子幸福的4口之家,因为地震夺取了两个孩子的生命,从此使夫妇二人一蹶不振,在有生之余他们想再养育一个孩子,让生活重新开始。开头无不主要是在讲孩子。后面作者双线同时进行,详略得当,通过遗嘱将其紧密的联系起来,随着案子的调查不断地推动着两条主线的发展。在读者阅读每一小节刚要看到重头戏时带着疑问结束了,激发读者的探索欲。案子发生后,行伸和萌奈,真次和亚石子,克子和松宫,他们都是单亲家庭,而哲彦和多由子也是希望养育一个孩子,正是因为孩子才让多有子起了杀人动机,结合她的身世不难理解她所渴望的安定生活,以及两次堕胎使她对自己没有自信,对婚姻没有自信,哲彦失神的状态,未婚夫前妻的孩子……促使她走向毁灭,连和哲彦在警察厅的见面骗他说自己已有身孕,她是多么渴望能与孩子美好的邂逅呢!(从侧面反应出环境和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以及反应现实社会的残酷)。绵贯哲彦自从知道自己与花冢弥生有一个孩子存在,一直期待着与孩子见面相认,得知弥生死了更是吃惊,主动提议帮助料理她的后事,也是为了能获得有关孩子的信息,他和弥生离婚因为孩子,他希望多由子怀上自己的孩子,再打算结婚,从表面看他这个人好像有些自私,但在作者笔下却合情合理,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从怜子死后,行伸也是一直不敢告诉萌奈真相,怕这怕那的,最后萌奈还是接纳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也是解决了与行伸之间的父女关系,这是一种打破血缘的亲情,紧紧地重燃彼此心中的希望之线。虽然真次一开始不知道在自己走后与克子有一个孩子,十几年以后联系才知道的,但是这么多年,直到自己已是癌症晚期并在遗嘱里写到他和克子有个孩子松宫,证明他心中一直很牵挂这个孩子,一直有一根线将他们牵连着,就像他说的:“就算无法与对自己很重要的人见面,只要一想到两个人被无形的细线牵连,就已经足够幸福,无论那条线有多长,都令人充满希望,因为他不会放开那根线,直到死去。”这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与满足,就是光想一想就满足了,对自己骨肉的执着之情。为了写父子二人的见面作者也是做得很多铺垫,与亚石子多次的通话,见面,与母亲的长谈,在电梯里说自己的舅舅也是死于癌症,初中时期两个人的合照……结尾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孩子就是人间的天使,让人重获希望,治愈着一切。生活中很多东西都逃不过被现实打败,是孩子的牵绊给他们戴上了枷锁,这是他们全部的希望。(真次得知妻子遭遇车祸导致瘫痪,女儿抱着他腿请求他不要离开她;为了女儿,行伸千提防万提防,关注着她的心里,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女儿好:为了孩子促使多由子一时起邪念杀死弥生:濒临死亡的真次,不忘在遗嘱里写到自己的儿子)我们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得有点情感寄托吧!婚姻我们可能会选错,但是孩子无疑是我们牵着线的希望啊!身为家里的二胎,我一直认为家里有一个孩子最好,集宠爱于一身,这样可以为我们彼此减轻负担,大家都好,虽说这话我很不懂感恩,当然也不能当着父母的面说,因为我亲身能感受到很多东西对于老二父母是无法弥补的,但是父母怎么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呢?其实是爱的方式不一样,看我们能不能体会到,船到桥头自然直,情到深处自然明。因为爱我们彼此成就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