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似有一处欢喜,两处闲愁。
今天突然很感伤,或许不应该感伤,因为这一份感伤似乎来自于欢喜。我欢喜的用文字去表达我的心情,我的热爱,欢喜于写,所以心思袅袅。我在想,我是不是要摈弃写作,彻底的丢弃它,这样也不至于把自己包裹在虚幻飘渺的精神世界里。左右纠结,狠心舍弃,终究是舍不得。好吧,顺了心意,就这样欢喜着吧。
今天下午四点多,冯先生难得地来了电话:你今天晚上回吗?
我:不回吧,事情还有点没做完。
冯先生:我明天要去考试,考试的时候手机留要关机,那你就打不通我的电话了。
我:你有什么事?讲重点。
冯先生:我大概五点半考完,我再来接你。
我:好。
他欢喜着我的直接干脆,我欢喜着他的看似粗心,却着实的牵挂。
一处欢喜。
两处闲愁。一如:为赋新词强说愁。
此刻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清冷的秋风从车窗缝隙中吹进来,夹杂着臭水沟的泥土腥味,摇晃颠簸的公交车吱吱格格,下过雨的黑夜显得迷蒙,朦胧。我摆弄着手机,假意着愁,打发这漫漫寂寥的时光。
一如:生活疲惫,身心俱乏。这一周注定不是安静的一周。
最近2周,同一办公室的同事,先是爸爸因病住院,她和姐姐,妈妈三人轮换在医院照顾她的父亲。这周,父亲刚做完手术,她儿子又因肚子疼,在汉口儿童医院排队做检查。大前天晚上她带着儿子上医院,前前后后忙乎到凌晨三点多,本来可以在医院迷糊一下的,她也惦记着早晨的工作,又马不停蹄的赶回去。下午来公司,她脸色发黑而不自觉,也不知道再这样几天,她的身体是否也会被拖垮。心疼。生活就是这样,尤其是在家人生病的时候,才会感觉身体被拖住,身体疲乏,磨难,困苦。就连在家好好吃一顿饭,在一起吃一顿饭,都倍感奢侈,倍感珍惜。
前一段时间,老妈在医院做护工,我去医院看望她。老妈照顾过来自不同家庭的病人,大部分的都是中老年人。老妈都会跟我说起每家病人的一些情况,说起家里人对病人的呵护和悉心照顾。有的是孝顺的儿女轮番,有的是恩爱夫妻相陪相伴,还有一对,让我印象颇深,颇为感叹。有一对老伴均去世的老爷爷老奶奶,在他们60多岁的时候重组在一起了,相伴走过了十多年,70多岁的两位老人,身体都不好,照顾不了彼此,被各自的儿女接回家,各自照顾。我很庆幸,我们所经历的,所知道的,都让我们再一次成长,再一次打磨自己,再一次让我们珍惜现在的亲人,朋友: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选择现在,我选择现在,彼此好好在一起,开心快乐,我不愿等到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的时候,无能为力的时候,再来说珍惜,说懊悔。
前几天闺蜜告诉了我一个她的大喜事,在她没有叮嘱我之前,我把喜事告诉了我们的共同好友敏。敏非常关心她,言语间都在叮嘱我,需要她注意这,注意那,要我转达这,转达那。我心里也是有点小小的遗憾,敏的种种关心,都在一而再的让我去转达,我想或许就是他们平日的联系甚少,所以话语日渐稀少,但是关爱,关切之情却从未减少,时间隔阂了这份情,有一点遗憾吧。如果说,一切都未变,也在悄悄的改变,如果我们把这个空白期充盈:多一些联系,偶尔在一起吃一顿饭,涮个火锅,说说心思,讲讲工作生活,近况,我们的亲情,友情,爱情,是否能够长久一些,内心是否更温暖一些。我想,我内心渴求的,大抵如此。
我听到他们在小声的嘀咕:如果我态度不改变,就没办法。我想,这或许就是我平日里所给他们的,疏于朋友、亲人吧。我喜欢的感觉:我们做着各自的事情,偶尔讲上一两句,依赖与此,也独立与此,氛围,空气在变质。。。。
如果,确实曲解,歪曲,把自己置放于尘埃之后,仍旧隔着千山万水,那便放下也无憾。
朋友,无话不说之后,生气,烦闷,仍旧把彼此捧在手心。
朋友,无论距离的远近,我们都需要在一起。
以此文纪念我的亲情,友情,爱情+。
余生,要和有趣的小伙伴在一起,才不负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