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
只一句,平平叙述,在我读之却犹如七彩礼花炸开。黛玉来了,大幕自此拉开,红楼之中的那人、那景,在寂寂空转经年之后,忽就有了色彩。
以前,也有亭台楼阁、舞榭歌台,也有锦衣玉食、燕语莺声,却是"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了。
黛玉来了,带着稚嫩少女难以承受的的丧母之痛,带着离开生父的深切不忍,带着"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的形影相吊的孤寂,带着经由母亲描述过的那个大家庭的模糊印象,悲切而来,孤单而来,惴惴而来。
读书至此的现代人,在发出对黛玉的种种不合时宜的指责之前,请先想想她的茕茕孑立,无可倚靠吧。
她那个书生意气浓郁的父亲,对妻子情深义重,因而爱屋及乌,对那个大家庭不甚了了却满是敬重,就那么把年幼且敏感的女儿,充满信任的托付了出去。
不能全怪他,想那贾敏,真正的大家闺秀,怎么能对自己的丈夫开口说些自家的种种不堪?所能说的,不外乎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乐融融罢了。
那么,对自己女儿呢?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常听得”,脂砚斋提点:“三字细!”原来,母女俩在一起也是常常提到外祖母家的,提到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现在推想,母女都会说些什么呢?
其一,定是都中大家的富贵气象、排场不凡,"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这是黛玉边走边看,边在心里悄悄印证着当年母亲的描述。这是她所不熟悉的地方,这是她曾在母亲那里听说的富贵场。
其二,便是不足为外人(包括丈夫)道也的母女间的窃窃私语。必是当日她在那个大宅院里贵为嫡亲小姐时的女儿家的小乐事,都是重要庆典、各种节气的风俗趣谈,却不自主地会带出那里人人都有的富贵眼吧?还有,虽为至亲,却也分出三六九等,勾心斗角、步步营谋?讲述她当日要怎样端庄明理,机敏聪慧,才能收获母亲的宠爱信任,以及从上至下一众人等的敬重爱戴,免于被挑剔耻笑……
所以,黛玉今天行来,才会更加带着千倍万倍的小心,她是母亲亲自教养出来的书香门第的女儿,她是这个大庭院的外孙女,“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这里,不单是黛玉的年少心机,还有母亲当年若有若无的警示。或许她也意识到,早晚自己夫妇俩千娇百宠的女儿,会走进这个大门,走近这所庭院的每个角色,接受他们审视的目光。
母亲的讲述中,有富贵,有礼仪,有外祖的荣耀,外祖母的威仪,几位舅舅舅妈,并哥哥姊妹,为什么还是让黛玉这个小小的人儿这么惴惴、谨慎?没有少女应有的纵情娇宠,没有依附亲人的情感上的亲和。
我们在此看到的是一个举止文雅、应答有度的大家闺秀,一言一行皆合礼法,通身的气派不输于人的千金小姐。我甚至猜想,黛玉或许并不是养在深闺人不知的,按照当时的礼仪要求,林如海并贾敏夫妇,不但把各种应对进退之礼教导给她,一定也曾带着她到过与贾家富贵不同的“别家”,那些与他们夫妇有礼节来往的大儒之家,见习实践过。否则,怎会有如此宠荣不惊、不卑不亢的林姑娘立于世人面前。
见贾母,“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
见王熙凤,“黛玉陪笑见礼”。
听人替贾赦传话时,“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一刻,便告辞。”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分寸拿捏到位,举止中规中矩,一通外交辞令不卑不亢、恳切有礼,人情世故通透明白,没有因为邢夫人貌似热情实则不合时宜的苦留,而失去自我主张。
和外祖母同席吃饭,最是被大家广为称道。"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饭毕,丫鬟捧上茶来,“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问到念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好一个有眼力、不张扬、稳重自持的林姑娘!试想,若是她莽莽撞撞,毫不谦让,哪怕只是遵了外祖母命,理所当然地坐上第一张椅子,或者有问必答尽数说出自己的博学,更或者,一口漱口茶喝下,他日定会有:“想当初,林姑娘初来府上,竟是……”如何如何的话头,给人千百次的提起,那让自尊自爱的林妹妹情何以堪!
这种种情形,和日后傍母而来的薛宝钗,是多么的不同!有母亲在,一应礼数自是有母亲在前面挡着,自己便只做个乖乖女在后面跟着即可,不需把这么一个小小的人儿暴露在聚光灯下,曝光在众人眼中,毫发毕现。
黛玉来了,带着她难逃的前世夙愿,带着她对这个纷扰新世界的懵懂,带着她无母护佑的倔强,来了。
来赴这还泪之约,来践这木石之盟。
黛玉来了,大幕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