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夏



——关于远去的,消逝的夏天。


_01_

西瓜

载满西瓜的车从村口的石桥上驶来,是孩子们夏天最兴奋的时刻之一。

乡村的物资贫乏,时令的西瓜却很便宜,便宜到不必拿钱去买,只需用竹篮装上小半篮麦子,就能换上一蛇皮袋的大西瓜。

提篮的孩子,兴冲冲地跟在大人身边,看金黄的麦子过称,倒进别人的口袋,再将目光转向滚圆的西瓜,学着大人的模样,俯下身,耳朵贴近瓜皮,佯装懂行地敲上几下。

西瓜用袋子背回家,先拿两个出来,放在刚汲好水的深桶里,冰冷刺激的井水,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小冰柜。泡上几个小时,瓜的口感更加清甜爽脆。

等到午饭或者晚饭后不久,消食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开瓜啦。

尖利的刀刃划开紧绷的皮,绿色花纹,白色内肤,鲜红的瓤,伴随汁水轻微的声响,那是关于夏天的另一重喜悦。

切好的瓜一牙一牙立着,眼馋的孩子率先上手,也顾不得吐籽了,直吃得肚皮浑圆,瓜汁顺势流淌下来。

豪爽些的,就抱着半块西瓜,用勺子挖着吃。吃完瓤,把瓢样大的西瓜皮套在头上玩,也是相当有趣。

童心未泯的大人会说玩笑话,吃西瓜吐籽了没,小心西瓜在肚子里发芽啊。

再敲敲孩子的肚皮,哎呦哎呦,西瓜熟了。

然后在孩子的一脸惊恐和担忧中,哈哈大笑起来。

夏天的西瓜,是燠热中的甜美诱惑。


_02_

院子

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菜地,从院子里单独辟出一块,或者毫无章法地四处散布着。到了夏天,院子里绿意葱茏,一派生机。

乡村的女人虽没什么文化,但是遵循从祖祖辈辈得来的经验,对于各种蔬菜瓜果的时令、习性了然于心,自然大都打理得妥帖。

夏季的菜园,黄瓜和番茄必不可少。

黄瓜有细长型的,外皮很薄,密集分布着小毛刺,咬起来清香脆嫩;也有短直圆柱型的“白黄瓜”,表面光滑,一般来说肉质较厚,口感敦实些。

番茄约等于水果,生吃最为方便,也有切片拌了白糖吃的,嚼着沙沙的,酸酸甜甜,生津止渴。

但有嘴馋的孩子,还没等到番茄完全成熟,就偷偷摘下来吃了,结果吃得头晕呕吐,也是常见的事。

除了生吃,天热吃捞面,凉拌黄瓜、番茄炒蛋也是家常配菜。掐几片荆芥,和姜蒜一起捣碎,加入适量的香油和调料,就成了风味独特的酱汁。

等面条和青菜煮好,捞出来过几道清水,配上酱汁和配菜吃,清凉又美味的午饭就不用愁了。

还有辣椒、茄子、苋菜等,只要注意防虫病害,平时灌溉得当,几乎不用怎么费心思,就能收获颇丰。

某些藤蔓类的植物,攀爬的速度极其惊人,没过多久就能攀上房檐,覆盖整个窗子,甚至探进房间内。

土地宽裕的,除了种蔬菜,还有些树木。小株的如葡萄、石榴,大棵如梨桃,一棵泡桐就足以投下大片的浓荫。

也有不知名的植物,任它自生自灭了许久,突然有一天开出俗艳的花儿来,倒是给院子增了不少色。

闲暇时候,在绿树的荫蔽下摆张桌子,几个人围坐着聊聊天,打会儿小牌,非常惬意。

有时窝在藤椅里,小憩一会儿,啃根黄瓜,琐碎的光斑透过叶子的缝隙,打在脸上,人变得格外慵懒。

倏然即逝的光阴啊,即使虚掷,也能美好得出奇。


_03_

下点小雨会很妙,微腥的土气发酵,凉意薄透皮肤,酥酥麻麻的,暂时消解下暑热。

然而,夏季的雨还是过分慷慨些。刚刚还是烈日灼人,转瞬乌云狰狞招摇过市,大半个天空黑压压的,没来得及防备,雷声震耳,滂沱的雨水已一倾而下。

淋得透湿的燕子回巢,忙不迭地抖落身上的碎珠。

躲藏在青菜叶后的蜗牛,不紧不慢地探出两个触角。

时而有蟾蜍,在孩童的恶意挑拨中,拖着肥厚的躯体逃向砖瓦的隐秘处。

墙外的池塘,蛙族的大合唱此起彼伏。

雨下个没完没了,会窝在房间里看童话书,听大人讲故事,或者听听收音机。

如果嫌闷着无趣,就折几只纸船玩,简单的小舟、乌篷船,或者双层的帆船,孩子们总是会相互攀比谁的手艺更完美些。

然后,换双胶鞋打把伞,一起踏着烂软的泥浆四处走走。

密集的白色雨流结成帘幕,远处的田野上空,有种雾霭笼罩的隔阂感。

路边的树木有了崭新的面目,叶片经雨水洗去尘埃,愈发油绿。再细心一点,会从枯朽的树干上找到新鲜软嫩的木耳。

石板桥下的水满到要溢出来。从桥上俯身探视,蛙鸣骤止,水蜘蛛细长的身影轻盈地滑过水面。

把纸船放入河中,循着水流的方向,一边走,一边为自己的小船呐喊助威,企望它能够走得更远些。雨天,向来是冒险的好时机。

等到天晴,这里又会成为孩子们的集结地。不论水性好坏,乡村的孩子大都有着盲目的自信,枉顾大人们再三叮嘱,还是一个接一个猛子扎入水中。他们亲近水,像游鱼般自由自在。

雨——丰沛的水,让平原的夏天饱满洁净,生生不息。

漫长的夏天夜晚,枕着潺潺雨声入眠,梦也变得格外清冽可口些。


_04_

树林

如需对抗暑气,树林成了孩子们绝佳的去处。挖挖知了、逗逗蚂蚁,可以消磨相当长一段时间。

地上散落的楝枣子,光滑紧实,孩子们喜欢捡来玩一种叫作“散窑”的游戏。

找一片空地,两排各挖四小坑,两端两大坑,每坑放五颗楝实,游戏就开始了。谁的战利品多,就成为最后的赢家。

也有女孩子,随拣一处茂盛的草地坐下,不消五分钟,一条泛着植物清香的草编绳子就完工了。晒上一会儿,让湿气蒸发掉,可以和小伙伴们玩跳绳。

有时灵光一闪,编几个配色迥异的小花环,末了,还是觉得满手青色的汁痕最为可爱。

常见的苘麻,开着倒卵形的鹅黄小花,黏性很好,从根部掐下,粘在耳垂边,便成了秀气的耳钉。那是乡间女孩子从自然中熏陶养成的审美。

玩累了,就找绳子绑秋千,也有的从家里抱来竹席。或倚或躺着,森森翠帷,风轻人静,林间似有涛声,内心的燥热被消解几分。

入了夜也好玩,招呼小伙伴进林子摸知了。夜里,知了们破土而出,窸窸窣窣爬向附近的林木。

借助手电筒的光,树前树后仔细察看,这时的知了还没蜕壳,手到擒来非常容易,抓到的扔进塑料瓶子里,不久就能把瓶子装满。

不过要小心草丛里的蛇,虽然大多无毒,被咬上一口滋味并不好受。

为了防止知了逃走,会把它们倒扣在盆底下。匪夷所思的是,在第二天早上,盆底的知了往往会消失大半,留下薄脆的硬壳。

蝉蜕也是有用处的,据说可以入药。

有些小生意头脑的孩子专门搜集蝉蜕,卖给南来北往的走贩,大袋金色的蝉蜕,倒出来极其壮观。

有时会在树林里碰到不知名的野物,偶尔跳出只兔子,也算平静水面投下的石子,是美好的插叙——但近些年这些生物已经绝迹。

身处乐园的人不会想到,终有一天,乐园将会秘密消失,他们再也找不到入口的大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509评论 6 50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806评论 3 3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875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441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488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365评论 1 30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90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062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500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706评论 3 33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834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559评论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167评论 3 32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779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912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958评论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779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