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懒癌”还未如其他癌症一样肆虐于我们这片土地的时候,人们饿了会走出家门就近找一家小饭馆点两个小菜,听左邻右舍道几句无关痛痒的家长里短,吃得津津有味,也听得滋滋有味。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信息社会的便利,你所需要的很多物质都会有人给你送上家门,只要你提交订单,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点击确认支付。于是乎,外卖行业随着这股信息社会的春风火了起来。
近日央视很有良心地曝光了外卖行业的潜规则,不过在我看来,正如其他各行各业的潜规则一样,之所以规则还未“弃暗投明”,只是因为欠缺媒体的曝光而已。一旦有媒体曝光,规则渐渐浮出水面,它向我们展现庐山真面目的时候,总会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中国人是相当聪明的,尤其是中国商人,当一个规则在某个行业里取得成功那么就会有千万个其他行业跟风模仿,这就是所谓的套路。不过话说回来,消费者也并不比商人要笨,很多时候明知是套路,只是他们懒得拆穿罢了。下面就来逐条点评一下所谓的潜规则。
潜规则一:先涨价,再用红包降价
这不就是号称全球购物狂欢节的双十一的经典套路么?不管是用红包降价的方式也好,还是明目张胆爽爽快快的直接打折也好,殊途同归都是一种促销手段。当然,某些情况下消费者也能获得实实在在的优惠。不过总的来说消费者的眼睛也早已被一个个类似的套路磨得雪亮了,但又何必拆穿呢?拆穿显得你比别人精明,或者拆穿能让商家难堪到直接腰斩价格么?其实也不能全怪商家玩套路,这早已是一种涵盖整个产业链的消费文化了。一方面,要凸显狂欢的氛围或者优惠的力度,别人都在搞各种活动就你一家还死气沉沉的毫无反应,那么很遗憾你将无人光顾。另一方面,消费者暂时还不能接受商家光明正大的提价行为,即便商家清晰地列出商品价格构成,诸如外卖平台佣金多少,配送费多少,如果真有商家那么做了,那么很抱歉你将被“精明”的消费者所抛弃。
潜规则二:“佣金”只是小钱,外卖平台也玩竞价排名
这种行为就是赤裸裸的欺骗了,消费者会恨得咬牙切齿的,因为多数人点外卖的消费习惯都是先看评论以及各种排名了,外卖平台的竞价排名好比硬生生地给了消费者一记响亮的耳光。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如果排名可以竞价,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弄虚作假的呢?从欺骗得来的好处会让人轻易迷失自己,更何况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我们不难因此而联想到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之类的问题,外卖平台收取商家合理的佣金的同时,也应当起到平台应有的监督作用,而不是像现在所做的那样,充当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的领头人。诚然,外卖平台存在的目的还是为了盈利,但如果不去探索更为健康长远的盈利模式而只耍小聪明做坏文章的话,迟早会陷于比亏损更危险的境地的。要知道,盈利之上,还有信誉。
潜规则三:份量外卖比堂食少
关于这一点就不再多说了,说到底也是商家的一种盈利手段,区别可能仅仅在于商家是为了保持跟线下同样的利润还是商家确实蒙昧了良心眼里只容得下更多的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