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成大事,非苦熬不可得

竞争简单而惨烈,任你繁花似锦、烈火烹油,到最后只在谁更能熬,可以这么说,成功就是一寸一寸、一步一步熬出来的。懂得熬的人才有成功的希望,能咬紧牙关熬下去的人才有笑傲人生的资格;只会逃避困难、永远呆在舒适圈里的人,注定只会庸庸碌碌。

熬,这个字太形象了,我们平常说熬粥、熬汤,都是文火慢炖,火候足够才能入味。人为什么也要用熬?

因为你得承受别人承受不了的委屈,即便是没有来自外界的理解、安慰、鼓励,你也得孤独的前行,和不断精进的心合作,从坚定的信仰中汲取精神力量,一寸一寸的苦熬下去;别人可以动辄抱怨、消极懈怠、甚至指责谩骂来发泄情绪,而郁郁独行的你纵然有千万个理由诉苦、发泄,但你必须看到爱和光明,更重要的是看到希望。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依靠,你有的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双手和大脑,事实上,一路熬下来,你会成为别人的依靠。

最近又在重读《曾国藩全集》,我们都知道小时候的曾国藩并非天资聪颖,甚至可以说是颇为愚笨,有关于他背书不得气的小偷扬长而去的故事广为流传。和曾国藩同为名臣的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梁启超等皆是天纵英才、当世翘楚。可曾国藩最后达到的成就和高度被誉为三立完人,却超过同期名臣,与大多聪明人更是相差云泥,往大看,时势使然,往小看,得益于曾国藩的苦熬,须知,曾公一世磨难,光是领兵大败、羞愤自尽就有数次,持续到最后全靠这个熬字。

曾公家书写道:“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读来全是不屈奋争之意,这其实就是我们立世之基、做事之法,就像胡适先生言: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曾国藩在31岁时给自己定下的日课十二条最近又颇流行: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门。只是不知道日日践行、日不间断的又有几人?

人是有巨大潜能的,可惜很多人一辈子都任由宝藏深埋,不敢跳出舒适区,还自我安慰平淡是福,可以说人是无限可能的集合体,只有给自己施加压力,一点点的熬出来,才可能焕发新生。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很多人在压力下煎熬,也曾劝说不要那么辛苦,可一段时间后发现脱胎换骨,再也不是那个曾经印象中的样子,而他们通常会面带微笑的说:“幸亏没有放弃,熬了下来”,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也不知道可以做到什么程度,这是真的。

要主动为自己寻找压力和挑战,尝试激发潜能和逼迫可能性,至于过程中必然会有的挫折、轻视、羞辱、失败、磨难,都是淬炼大器的三味真火,熬得住就会逼出超凡战斗力,这就是成大业的必备素质。

古往今来的先贤伟人莫不是历经千难百阻,孔子一生颠沛流离,临终见子贡痛哭流涕;祖师受尽迫害、屈辱,自备石棺置生死于度外,一招悟道,终成大功;曾国藩一介书生,风云际会成为一个平叛的军事家,实际上是被一次次的失败逼出来的。

”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当身处困难之时,正是磨砺身心、提高境界的良机,只有这样的精神和信念,每次都会习惯于迎难而上,在一次次的突破中成就自己、克成伟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清一若水 失落,从墙角蔓延 屋顶,欢腾的小手在期待 天空,淡淡的蓝和白 失落,从窗外蔓延 屋内,温馨的小床在摇...
    清一若水阅读 606评论 7 9
  • 虽然我知道博客已经有些过时了,但我还是想写点东西,正如内心的感受,有时睡着觉都想把它记录,沉淀下来。 不希望谁真的...
    JG_Julie阅读 103评论 0 0
  • 今日阅读 作者 李文勇 书名《职场基本功》 累死你的不是工作,是工作方法。 这句说出许多职场人士瞎忙的原因——不是...
    知晓得阅读 144评论 0 1
  • 家里出产橙子,好多品种,晚熟橙子—— 伦晚 4 月初就卖完了,还有一些长的不好看的留在树上。昨天天快黑时摘了几个回...
    秭归橙子和水果阅读 515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