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你认真考虑过自己的商业模式吗?

梳理笔记:

很多人创业时,很少考虑自己创办企业的商业模式。

一个企业若能长期持续地赚钱,那么其背后的商业模式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存在的,只不过在少数情况下,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商业模式罢了。

商业模式有点像时间“它的存在”与“它是否被运用”毫无关系。你用不用,它就在那里。

不管一个人是否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他都会被自己正在运用的商业模式所左右,受影响的不仅是收入,还有当前的生活与未来的理想。

走在财富自由之路上,要研究自己的商业模式,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商业模式,还要有意识地改良自己的商业模式。

财富自由:不再需要通过出售自己的时间去满足自己地生活所需。

个人商业模式:一个人出售自己时间地方式。

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

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购买他人地时间再卖出去。

打零工,固定工作是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最典型就是作者。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创业和投资。投资是投人,投资人首先看重创业者地素质,然后才是创业者所选择的方向。

对个体而言,所谓进步,就是逐步学会并使用各种个人商业模式,然后想办法优化每一种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总有一些人能够熟练地运用3种个人商业模式种的任何一种,甚至能够熟练地组合运用它们。

理解与感悟:

这一节内容较少,理解起来相对轻松。依然有收获的是,又学习到一个概念:个人商业模式,原来是和出售时间的方式有关。按选择最划算来说,应该是一上来就直接开始第二种,第三种商业模式,因为作者曾写过销售方法论,既然同样是要花时间去卖东西,肯定是卖更贵更好的东西划算,也肯定是卖自己的东西最划算。

第二种商业模式,作者举例说到写书,又回去找专栏相关的内容,作者在做个精明的时间卖卖人着一章节里,提到刚需,提到内容创业,说到所有有创业的内容创造者,都是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

在专栏上作者还有一篇文章,说写作,但是我翻看书里没有写。其中有一段话,作者说大概十多年前,他在一个饭桌上跟一些人讲过,大意是,在今天这个时代里,普通人是可以通过写书获得财富自由的。记得但是有几个声音颇为质疑,说,这事儿,一般普通人做不到吧。作者说当时他也没有回应什么。其实他心里想回应的是:做到之后就不是普通人了......再说,所谓“普通人”并不是起步时普通,而是因为他们“永远普通地活着”,才成了所谓的“普通人”......。

写作,就是为了锻炼自己从一开始就想的不一样的能力。

写的过程中,才知道持续做一件事,并不容易。

结合个人商业模式来看,直接挣扎着开始刻意练习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所需要的技能,是更划算的选择。我想起来霍炬写李笑来是一个知道鲈鱼好吃,和朋友一起吃饭时,只点最好吃的,就要八条鲈鱼的人。我们既然知道要财富自由,就应该去选择更好的个人商业模式,即出售时间的方式,那么考验来了:永远不要在艰难和容易之间选择,而是在正确的错误之间选择。显然更正确的选择应该是第二种,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

作者提到,写作,要考虑一个问题,对别人有用,可以秒杀一文字。还说,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执行这些个人商业模式的关键,那么,即使是虚构类的写作,也同样锻炼这些思考能力。比如,学习积累找作者思路的习惯,如果是自己,怎么写。看简书有很多写故事的人,像养成习惯一样,我会去找作者看似散的形式背后的写作思路。

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其实还可以结合刚需再想一想。

比如,写本身是在锻炼增进思考能力,但,不是非要写书才能走向财富自由之路。会写,甚至比写什么更重要。我尝试理解为,会写,找到大部分人以为的刚需,然后做足功课,用技能满足这刚需。但暂时也只能先想到这里。

显然,更划算的是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但我觉得它也依赖于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中积累出来的思考能力。

“说”可能一直会比“做”更容易一些,但去“做”是对的。目前暂时先能做到的是,把对输入的理解,输出出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