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朝时期担任丞相的宦官,他奸猾狡诈,心狠手辣的事迹,早已恶名远播。从秦始皇病逝后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杀害扶苏,立胡亥为帝,到权倾朝野,指鹿为马,甚至逼迫秦二世自杀,废立皇帝。赵高作为千古奸宦的形象似乎已深入人心。但是,赵高当真是个太监吗?
要清楚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知道宦官这一词的古今含义。宦,古义原指天上的星斗,宦星,原是指帝座星周围的四颗小星,后古人引申其意,将奴隶主身边的近侍,仆从称之为宦(臣本意是奴隶,宝盖头意为家庭房屋,也就是家室的奴仆之意)。又指君王,皇帝的近臣。因此,在春秋战国以至于秦朝后,宦官这个阶层就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在当时,宦官并不都是太监,只是代表“在宫中内廷任职的官员”(也称为内官,有自己府邸的官僚称为外官),相当于皇帝的亲近侍卫之臣。宦籍,就是用来登录出入宫门者的登记册,秦朝和西汉时期,宦官的意义和今天大为不同,指的是没有被阉割,去势的男性出仕内宫官职的情况。被去势阉割的男人称为“奄(阉)人”,在宫中任职的阉人称为“宦奄(阉)”。可见在秦汉时期,宦官和宦阉是不同的概念。在中国历史上,全部用阉人担任宫廷内官职,是在东汉光武中兴时期(……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 ——《后汉书•宦者列传》)。
那么,赵高是宦官,还是宦阉呢?根据《史记》记载,赵高兄弟皆生于“隐宫”,属于宦人,隶属于宦籍,因此有后人解释为他是太监,原因就在于很多人望文生义,以为隐宫指的是宫刑,误认为赵高兄弟都受过宫刑。其实,隐宫的意义并非如此。《蒙恬列传》中有记载:“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世世卑贱。”这段话的意思是:赵高兄弟生于隐宫,是因为他们的母亲犯罪被处于刑罚,称为罪人,而赵高兄弟二人是罪人的家属,也称为隐宫,和宫刑并无任何关系。关于这一点还有另一条证据,在《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赵高在欲加害秦二世胡亥之前,曾与他的女婿——咸阳县令阎乐密谋。如果他出生就被宫刑变成阉人,又哪里来的女儿和女婿呢?所以,赵高并非太监,是完全可以确认的。
历史上对赵高事迹的多有误解还不止如此,如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也有人认为赵高签到秦二世面前的是一匹梅花鹿,这也是对历史的误读,秦二世再怎么糊涂,也不可能错认了梅花鹿和骏马,而赵高就算再怎么权倾朝野也不会嚣张到指着梅花鹿说是骏马。这里的鹿,根据现有史料记载实际上是一种在古代陕西一带十分常见的动物——鹿蜀。鹿蜀,也被称为马头蚕,在《山海经•南山经》中有记载“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在秦代的关中地区,马头蚕(也被当地人称为马鹿)是广为秦人所知的动物,秦人用其皮毛御寒,取其肉食用也为常事。因此,身为秦皇的胡亥要认出鹿蜀并不困难,也正是因为鹿蜀和马的长相比较类似,赵高在谋反之前测试众臣是否反对,也是选择用鹿蜀来冒充骏马,一方面能用于探知虚实,另一方面也让自己不显得过于嚣张。
另外,当下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赵高属于赵国贵族,是为了复仇到秦国做了宦官,陷害忠良,谋害二世,这又有无根据呢?据查,关于赵高为贵族说,来自清代史学家赵翼的《陔余丛考》,而赵翼的说法又是来自唐代史学者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史记索隐》这本书虽然收录了很多珍贵的史料,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但在赵高的问题上缺乏有力的证据,仅仅是根据“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认为是赵国贵族的远支,实际上这里的“诸赵”,并非指的是赵国的贵族,而是指秦国王室。因为秦国与赵国是同祖,故而正史中称秦始皇为“赵政”而非“嬴政”。“诸赵疏远属”,就是指嬴政王室的远亲。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赵高会得到嬴政的宠信和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