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80后90后是独生子,可能体味不到姑姑 叔叔 舅舅姨妈亲人满满的氛围,但是在这之前的50后 60 后 70后 也包括目前国家推崇的二胎时代,所以同一个家庭可能会有多个孩子,至少两个。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直听说这个,但是想起来还是很多道理的。一般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其中一个会比较憨厚老实或者懂得谦让;另外一个就会动脑子,灵活一些,相对会自私些,多考虑自己的利益。竟然看见电视剧还有现实生活中,同一个家庭,孩子们长大成人,很多的时候 其中一个就会挑起生活的重担,给父母撑起生活的一片天,而另外一个可能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独自享受着另外一个给创造的种种好处与便利,坐享其成;当然这种比例不是绝对,因为现实中孩子们都同时有出息并且孝顺父母的还是不少,但是我刚才提的也占有很大比例。
前期热播中电视剧《欢乐颂》中的樊世美,就是充当着一直付出为原生家庭做牛做马的角色,看此电视剧的时候我哭的很厉害,真的感觉樊太不容易了。电视剧《老有所依》中的刘涛所饰演的江木兰这个角色也是很不错,上下里外的操持着一家子,自己婆婆有病,还要照顾自己爸爸还有爷爷;叔叔婶婶还一直小气老想着占便宜;还有一直惦记的思念的几乎快成爸爸心病的走散多年的弟弟,可是弟弟的出现估计也就让家人高兴了那一下,但是她弟弟的病情还有性格,不努力工作赚钱养家,算是把江木兰生活推入了另一个深渊。
2.
同一个原生家庭,为什么不同孩子的表现却如此不同?即使吃、住、用或者所受教育都一样,同一个父母,却后期人生路差异很大,可能很大程度因为智商 情商 性格等天性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每种天性都有优势劣势。如果家长只从自己的天性喜好出发,很容易将孩子的天性劣势看成毛病缺点,忍不住为TA补短纠偏。然而,补短纠偏,正是中式教育最大的问题,它磨灭热情、打击自信、制造纠结。所有在教育孩子要根据孩子以上不同天性进行有目标性教育,同时后天的环境,读书后以及工作后身边的人都能不同程度营销孩子们的表现,所以到后来差异会越来越大。
3.
我奶奶生了9个孩子,五个儿子,四个女儿;后来人生表现也是如此不同呢;我大伯学会了木匠后来去我们城里工厂成了类似工程师的角色;我二伯成了我们镇上的供销社;我三伯入军后来复原分入我们小城的财政部门,以上都已经退休并且退休金不错。
我父亲老四,一生过得就比较坎坷,本来在镇上教书育人带过小学也带过初中,后来由于我违反计划超生加上我父亲性格不喜欢阿谀奉承,比较认自己,后来果断在学校辞职,自己外出打了很多年零工,也干过包工头,收过废品、贩卖过水果、承包过小型机器厂、办理过养鸡场、干过出租等等各种活,没有大财发并且由于后来家里发生哥哥以及母亲不幸故事,父亲现在也老了,早也没有当年的雄心壮志,现在他能健健康康的过每一天就算我最大的福报了。 我叔叔最小,没有外出,一辈子就跟在我爷爷后面学习木匠,虽然抚养了弟弟妹妹成人,但是也算是操劳了一生。我姑姑四个,其他都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嫁人做了家庭主妇。
4.
我三姑,从小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由于孩子多我爷爷奶奶家经济不好,所以基本算养活孩子就不错了,孩子有衣服穿就不错了,但是我三姑从小就爱美爱吃零食,可惜我爷爷没有那么多钱供给这么多,于是我三姑想法自己养白兔子 养小鸡 自己赚钱,同时给其他在外面工作的我大伯二伯家干点灵活,赚取漂亮衣服以及零钱满足自己的小孩心。
而其他孩子则一心老老实实的听我爷爷的话,没有半点违规心态,后来我三姑嫁人之后,也没有安心在家,而是与姑父外出做生意,从未给别人打工过,他们年轻并且胆大,同时也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目前家产也算上千万呢。这些财富积累都是他们两口辛苦一手打拼的结果,但是真的很励志。在一个四五线的小城市,过得算是很不错了。
5.
所以同一家庭真的人生会不同,不管是否同父同母还是同父异母还是同母异父,这些真的都不重要,人生需要自己去常立志,自己去挑战一个个目标,自己去拯救自己,突破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无奈以及束缚,实现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