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蛇》:从人格冲突,到心性整合的成长之路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徐克导演的港片《青蛇》,发行于1993年,由徐克和李碧华根据李的同名小说,共同改编而成。豆瓣评分8.6,上榜豆瓣“高分经典奇幻片榜”,“华语爱情片榜”,“评分最高古装片榜”,是一部经典佳作。

故事概要: 蛇精白素珍(王祖贤饰)和小青(张曼玉饰),一同到人间游历,白素珍诱惑私塾先生许仙(吴兴国饰),两人坠入爱河;小青对法海(赵文卓饰)有意,但法海无情,视情欲为阻碍其成佛的魔障,决定把小青作为他制胜内心情欲的练金石,但却耐受不住小青的撩拨,失去定力,恼羞成怒,转而要灭杀两蛇精,双方大战。

影片借由性为主题,探索心性的成长。导演用了多种的意象来寓示主题,刻画人物,推动情节。这些意象的精心构思安排,使得电影的演绎香艳唯美,寓意深刻。水是这部电影的一个核心意象,它既是母题,也是烘托人物心性状态的重要象征。

导演用不同性状的水以及人物与水的关系,寓意不同的人物心性状态和行为模式,用艺术化的手段,描绘了四个人物的需求与困境、经由冲突走向整合,逐步向心性成熟的过程。

一、青蛇:纯然的性本能、生命力状态

在心理象征层面,蛇是性的象征,也是生命力的象征;青蛇的绿色也代表生命力;水是潜意识、生命、情感的象征。电影片头的背景画面是清澈的河水,小青的外衣随水流淌而过。既寓意了电影主题,也暗示了小青的特点。

这段场景节选自影片小青与法海的高潮戏段:他们在山林河水里的性爱游戏较量。流淌的清澈山林河水是小青的象征,她的生命力和情感是自由流动的,没有被污染的。

片头的BGM歌曲《人生如此》的歌词“缘生缘死……情终情始”, 也隐喻了电影的主题,和小青生命力的流动性。

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缘生缘死,谁知,谁知?

情终情始,情真情痴,

何许?何处?情之至!

青蛇的需求是探索体验,她充满好奇,犹如一个赤子。她爬房梁、吃蚊子、对老鼠感到兴奋,如婴孩般,对世界显现出纯然的好奇与快乐。

青蛇是性本能、生命力的纯然状态象征。她不懂社会规则,不做道德判断,遵循的是快乐原则,即时满足。她初到人间,赤裸进入一个欢乐场,尽情与印度歌女欢舞《莫呼洛迦》,红纱妙曼,肢体如水蛇扭动,尽显本能的活力与欢快。

青蛇 与印度歌女欢舞《莫呼洛迦》

青蛇的困境是她没有分化。起初,青蛇来到人间是因为白蛇要来,她是因为对白蛇的依恋来人间。所以,她尚处于一个心智未分化的阶段,她跟白蛇缠绕黏连在一起。

电影多处白蛇和青蛇缠绕黏连在一起的镜头,暗示青蛇的未分化

她的一句口头禅:你有的,我也要有。因为白蛇爱许仙,青蛇也去诱惑许仙,像小孩扮大人那样,模仿白蛇的行为姿态,但她并不懂情为何物。

模仿白蛇的舞蹈、引诱许仙,神情像个孩子

与法海在水中性戏,青蛇有了体验之后,她懂得了什么是情,什么是爱。

她有了自己的主张,明白了许仙是白蛇的,由此完成了与白蛇的分化,走向成熟。青蛇杀死许仙,是这一分化的象征性表达。

青蛇体会到了眼泪的滋味

二、法海:视性本能为恶心的妖孽,认同理想化自我,否认压抑本能。

片头过后,是法海的出场戏,他站在一个古村落的戏台中央,身着洁白袈裟,做佛印手势,俯瞰芸芸众生。

法海眼中的人世

村民个个面容丑陋,或雕琢野蛮原始的面具、塑像,或跳大神,或打斗,红尘滚滚,低俗混乱。这是法海眼中的人世。他把自己放在中心高位,认同自己幻想的理想化形象:斩妖除魔、教化众生的高僧。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自认为丑的部分,投射给了尘世民众。

面对如此的人类,法海感叹一字“人”,然后闭上双眼,画面出现一个法海的大特写:一半是水,一半是他的人脸。显现他对真实人性的逃避与分裂。

法海的大特写:一半是水,一半是他的人脸

随后,出现法海站在一片水域,他脚踩在水面之上的特写,他行走在水面上,脚是不落地的。这些都用象征的手法,显示了法海的情感隔离,不接地气,与现实脱离的心态。

法海双脚脚踩在水面之上

法海一心想修炼成佛,但他的修炼不是真修炼,因为他心中的如来,不是真实的如来,而是他幻想中的理想化形象的投射。彩虹,大威天龙、菩萨等,都是法海理想化完美自我的投射显化。


法海施善之后的彩虹,寓意其理想化自我,带给他的自恋感

法海视本能为丑陋的妖孽,威胁到自己完美化形象。他否认自己的性冲动,想扼杀它们。但性欲作为人的本性,是不可能被扼杀的,越压抑越旺盛。法海欲火中烧,连打坐蒲团,都着火了。

法海打坐蒲团着火

因为压抑扼杀,在法海的心中,性被扭曲成妖孽,成了法海的心魔,阻碍他实现理想自我。深受心魔折磨的法海,倍感羞耻,电影用如来佛像,脸部掉脸皮的意象,来表达法海没脸没皮,对性的羞耻感。性羞耻是法海的最大心结

佛像掉脸皮

由于法海心性分裂,产生非黑即白的僵化思维。机械认为妖就是妖,不管青红皂白,产生见妖必杀的强迫性行为。哪怕是得到佛荫护佑,修炼的很好,健康快乐的蜘蛛精,他也要将它打回原形。

修炼近200年的蜘蛛精

当他得意地把蜘蛛精,压在亭子底下,看到象征佛光,蜘蛛精的紫色念珠依然挂在树上,散发着紫色的珠光时,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当场破防,出现剧烈情绪,进入潜意识的千竹林。

法海破防

在千竹林,法海看到村妇生孩子,看到了性,有了性萌动。法海对此回避,走出了竹林。但对为村妇遮雨的白蛇和青蛇,没有再追杀,并把蜘蛛精的紫色念珠留给了蛇精,要她们好好修炼。虽然这是出于他为了维护自恋,做出的一个合理化行为,但他的见妖必杀的强迫性行为,有了松动。

由于法海在千竹林,触碰到更深层的潜意识情结,性压抑。后续这个情结有了显化,就有了法海打坐蒲团着火的那一场戏。所以法海的成长过程,是他潜意识情结,不断被显化,被看见的过程。最终,他看到白素贞和许仙生出了人类的孩子,他认识到“白素贞是人”,即认识到动物性本能是人性中的一部分。他内心有了情,生出了救助白蛇的心。他由分裂走向整合

白蛇:性本能社会化的象征白蛇修炼了1000年,想变成人,来人间,享受爱情。白蛇变成人,象征的是社会化的过程。白蛇初到人间,被许仙私塾郎朗读书声吸引,进入私塾旁的小河里,河水不是清澈的,而是混黄的。这寓意了白蛇代表的性本能和生命力,已不是纯然的了,它染上了世俗的尘土。

白蛇游向许仙的私塾

但白蛇的社会化是不成熟的,白蛇内化两个世俗信念:爱情从一而终;心口不一,学会说谎(白蛇说谎时,用的是戏腔)。

白蛇说谎哄骗许仙

白蛇选择许仙,是因为他是老实人。换句话说,她觉得他好控制,白蛇施展法术,让许仙一步一步坠入情网。白蛇很善于用酒水施展法术呼云唤雨,把控局面,这是情感控制的隐喻。白蛇想利用性和情感,控制许仙,获得专一的爱情。但事与愿违,许仙见一个爱一个,对青蛇也动了情。

白蛇的短板是,固化于自己学来的信念,过于沉迷于情感的力量,批判性思辨不足。她被法海的法术迷惑,误认为他达到了佛我合一的境界。

只懂得晓之以情,不懂动之以理。面对无情的法海,她讨好求情:“大法师,你超凡脱俗,无凡俗之情。但求你可怜我和许仙,成全我们。”这对于无情的法海,是无效沟通。不像青蛇,能直指法海信念逻辑和行为模式中的谬误要害。

白蛇向法海求情放了许仙

四、许仙:用诗书文章,来压抑隔离性本能

许仙的出场,是他带领学生们吟诗,私塾在一个水边楼阁的二层亭台之上。

许仙的 私塾在一个水边楼阁的二层亭台之上

从意象层面,他临近水,与水有距离,他认同诗书文章,用人文修养道德,隔离压抑本能和情感。他训斥学生“写这些淫诗烂赋给什么人看的?你们考期就快到了,虽说读书不光为博取功名,但也不能胡思乱想,沉迷女色。”

但他其实是好色的,而不自知,显得教条且虚假。面对白蛇施法飘来的桃花雨,他和学生一样甘之如饴。面对青蛇的诱惑,也是在心中大放桃花雨。

许仙容易被诱惑,但无能虚弱。原因是许仙认同诗书文章的教义,压抑隔离本能,因此与内在本能能量连接不够,力量感不足。在现实层面的表现就是刻板教条、懦弱,有色心、无色胆、性能力不足。电影中,他面对青蛇的原形,昏死过去,是他性无能的具象化表达。

许仙采用的是逃避策略,使用的是死本能的能量。电影中,他怕白蛇喝多了雄黄酒现原形,偷偷把酒倒入荷花池(生命力之池),小青和荷花因此中毒,许仙自己也因此死去,是这一行为模式的隐喻。死本能指向自我毁灭倾向,许仙倒入雄黄酒,暗示其无意识的自毁冲动

吃了白蛇偷来的灵芝(生能量的象征),起死还生之后,许仙有了更多的力量。他后面敢于反抗法海,保护青蛇和白蛇。虽然他早知道她们是蛇精,但他在她们面前装着不知,许仙也开始用戏腔说话,许仙的自我开始有了弹性和力量。

许仙和白蛇生出了人类的孩子,最终他们俩都死去。从心理象征层面来看,意味旧自我死去,他们的结合,情感和诗书(感性与知性)的结合,产生新自我人类的孩子。寓意一个更加成熟的自我诞生。

五、从冲突到整合的心性成熟之路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构成。本我是人的生物本能,即人的动物性。本能遵循的是即时满足,快乐原则。本能有生本能和死本能。弗洛伊德认为生本能本质上是性本能,是我们生命力的源泉。在电影中,青蛇是纯然生本能的象征。电影中情爱游戏、艳舞、荷花、桃花雨、杨柳等等都是生本能的表达;雄黄酒、硫磺、瞎眼道士、法海杀妖都是死本能的显化。

超我,是人内化的道德精神要求,它是理想自我的体现,是形而上的存在,所以,通常也被称为神性或者佛。超我对本能有抑制作用,不成熟的超我压抑本能,惩罚自我。成熟的超我可以升华本能,引领自我,成就理想。

电影中的法海,是不成熟超我的象征。超我是走脑的,带有幻想性,会与现实脱节,所以电影中,法海走路不着地,经常是飘飞在空中。

自我对超我,有现实检验功能,由此来调节超我的现实性。同时,自我可以调节本我即时满足的冲动,在现实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去满足本我。电影中许仙和白蛇分别代表了这两部分的自我。白蛇修炼成人,是本能内化了,人类社会规则后的自我的隐喻。许仙遵从诗书、伦理、道德,这是自我适应超我的部分。自我,用通俗的语言,被称为人性。

健康成熟的心性,人格结构的每一部分都相对成熟: 本能分化,自我有灵活性和力量,超我有慈爱和引导性,而非惩罚性。健康成熟的心性应该是动物性、人性、神性并存,且能基本和谐

如果各部分不成熟,产生分裂,必然彼此严重冲突,引发心灵痛苦。如电影里出现的僧、蛇、人大战(内心冲突的象征),打雷下雨,发洪水(象征剧烈情绪奔溃,自我功能受损),甚至自我调节功能瘫痪(荷花池变黑、青蛇中毒、许仙死去)。

所幸,我们的心性每一部分都有自我调整功能,在这样的冲突与痛苦之中,人格的每一部分都获得了成长,新的更加成熟的心性产生了。到此,不由惊叹《青蛇》是一部上等佳作,是一部值得反复回味欣赏的作品。观看它不光是娱乐,也是艺术欣赏,心性疗愈、成长的过程。强烈推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