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已到岁末,人生渐觉来日稀疏。看岁月密密匝匝绕向不可知的过去,留下的都是已知的人生碎片。可以选择的东西本就不多,不惑之后更应顺应天命。
记得小时候,大寒这天,祖母都要给我们包饺子吃。那时的冬天真冷啊,外面的雪铺天盖地,屋里只有灶台几根柴草的微光。水缸里的水都结了冰碴。里屋的门挂着厚厚的棉帘。就在狭小的炕上,祖母为我们包小小的饺子。我们姐几个围坐在炕头上,眼巴巴地等。
那样的大寒也不冷。老祖母为我们燃烧着家的温暖。一人一大碗刚出锅的饺子,连汤带水,热气腾腾,这更像馄饨的煮法。尽管当时家里穷,可立冬冬至小寒大寒,祖母都会想方设法地为我们煮饺子或馄饨,也可能是面条或杂面。总而言之,一人一大碗,热气腾腾,连汤带水,连吃带喝。看着我们吃得小脸通红,祖母露出心满意足的神情。
有了祖母的关爱,我们的童年贫穷而不寒冷。
刚参加工作不久,同学们都充满了刚接触社会的不适应。我们几个,大冷的天里,骑着自行车,就像现在的单车爱好者一样,一路杀到一百里地之外的张集中学,在一个女同学的单身宿舍里聚会。大寒的天气,周末时间,食堂都放假了,只有一个师傅没回家。正闲着没事的师傅,来了劲头,一个小时不到,就为我们煮出了一锅猪肉馅的大水饺。我们吃着意料之外的水饺,饱了口福的同时,和这位姓李的师傅格外亲近起来,刚参加工作的不适应,人际交往的矛盾不快,顿时烟消云散。
是啊,世界本来充满了阳光,你感到冷,只是你躲在阴影里没走出来。
今天一大早,看到一个未接电话。得空打回去,是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唠唠叨叨一小时,挂了之后意犹未尽。人生中的遇见,都有不可解的缘分。很多看似走散了的朋友,其实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你。人生的旅途看似孤单,也许有那么一些人,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悄悄地助你一臂之力。无论多么困难,都要记住,冬天只是一个季节,大寒之后就是立春。
宋代诗人文同写过一首诗,《和仲蒙夜坐》: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大寒的夜里,诗人独坐,寒风惊醒了宿鸟,吹得北门嘎吱作响。天空云压南山,眼看一场雪就要下来,屋里,砚台结冰,灯花结了一个又一个,烛光更加昏暗。诗人毫无睡意,喝过的茶劲头正足。独个靠在干净的几案上,喝杯酒去去寒气。而让诗人沉浸其中夜深不睡的,还是满座的书籍,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予心有戚戚焉。
人生的大多数时候,看似是一场孤旅。心灵的呐喊,未必能得到及时的回应。这时,我们仍有精神的家园,仍然可以从中寻到解脱,得到指引。
拍到一棵冬天的法桐树。叶子落尽,枝条简洁,一个个小灯笼还挂在枝头。冬天的树里显得特别显眼。夕阳西下,一片火红。大寒的天气里,热闹和收获,寒冷和宁静,就这样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我的心里充满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慕和热爱,春天没有走远,它一直用别的方式存在着,点燃人们生命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