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比体罚孩子更伤人的,是父母不会婉拒旁人对孩子的语言调戏。
在孩子眼里,没有玩笑,只有事实。
"我是家里的姐姐,自从弟弟出生后,身边好几个大人都说我是外面捡来的,每次看着爸爸妈妈围着弟弟转,我都好伤心,起码有几年时间,我对<自己是捡来的>这件事,深信不疑。"——二胎家庭回忆录
有多少大人,还在拿孩子打趣,以把别人家孩子逗哭为乐趣,打着“喜欢孩子才会逗孩子”的幌子,传递畸形的价值观。这3种语言调戏,家长一定要当面拒绝:
1.歪曲事实
在现实育儿场景中,不少邻居、朋友、长辈等,喜欢凌驾于孩子之上,开一些不得体的玩笑,以为很有趣,实则很低级。譬如:
>二胎家庭,逗老大:“你是捡来的”、“你掉价咯,爸爸妈妈不喜欢你了”……
>留守儿童,逗孩子:“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类似这种无中生有、歪曲事实真相的言语调戏,天真可爱的孩子,很多时候会信以为真,这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给孩子带来的心灵伤害,不可估量。
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辈儿,在孩子身边的人,一定要即刻回应:“他们说的不对”,并进一步用事实论证给孩子听。同时,很认真的告诉说话的人:“不能跟孩子说这样的话,会伤害到孩子的。”
2.虚假承诺
孩子的记忆力特别好,说出去的话,不要想着连哄带骗就能蒙混过关,很多时候,旁人为了让孩子不哭闹,经常会说一些搪塞的话。譬如:
>当孩子哭闹时:“只要你不哭了,我一会儿带你去游乐场”,实则玩笑。
>当孩子不叫人时:“喊我一声,我有好吃的”,实则没有。
>当孩子不愿意分离时:“我明天再到你家来玩”,实则没来。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不仅父母要慎用哄骗的方式,父母也要及时制止或者纠正身边亲朋好友对孩子的哄骗。面子不重要,孩子眼里的世界,更重要。
但凡不能兑现的承诺,请不要跟孩子说。孩子的世界很小,他会很认真的记住这个承诺,直到兑现为止。否则,当下是把孩子哄住了,日后有他爆发的时候,孩子不再信任大人,父母就等着收拾烂摊子吧。
3.不怀好意的怂恿
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经常有一些热心的大人,你在那里教育孩子,他在边上添油加醋,场面一度弄得有点失控,大家却乐坏了。譬如:
>给孩子立规矩时:“别听你妈的”……
>孩子发泼打滚时:“你妈不听你的,你就继续打滚”……
>教训孩子时:“你妈不敢打你,她打你,你就打她”……
遇到这帮“热心过头”的猪队友,妈妈本人,必须怼回去:“人家管教孩子,关你什么事!”
另,为了避免类似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管教孩子,建议把孩子单独拉到小房间,再来沟通。
总之:在孩子还不能明辨是非的年纪,请停止旁人对孩子的语言调戏。只有爸爸妈妈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得到其他人的尊重。爸爸妈妈勇敢发声,孩子才能大声说NO。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么?你是怎么做的?欢迎互动分享。
你好,我是@男孩养育记,用心做原创内容,你的点赞、评论、关注,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