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想用底层这个词,但是又确实想不出更合适的表述。
是的,我遇到了一个年轻的大学生,一个已经毕业好几年的大学生。
他是个善良的,有担当的人;他是个勤奋努力的人;他是个让我第一次最深切的为大学生感到悲凉的人。
他说:他去下过煤矿,因为下煤矿挣钱多。
他说:他手里没有2000元钱,因为发工资到25号了。
他说:大学那会儿就知道玩了、混了,不知道都干了些什么。
他说:不知道怎么就过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我经常给我周围的大学生们说,在学校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有一门过硬的技能,一定不要只是学习大学的课程,大学就是一个通识的教育给不了你太多,想要什么得自己去寻找,自己去经历,自己去获得,在大学时候做什么都是成本最低的尝试。
奈何,这话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你听,已经大三的她说:我不感兴趣,我不想学。
你听,又一个她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先混着吧,毕业了再说。
你听,另一个她说:反正不知道干什么,考研吧,拿什么考?拿10点还没起床,晚上刷手机到凌晨的精神头吗?拿英语四六级过不了,数学考试全靠抄的现实吗?
你听,再一个他说:这不是我喜欢的,我喜欢自由自在的赚钱,早日实现财富自由。靠什么,靠每天打游戏赚得50元钱吗?
这是教育带来的负作用,曾经那句:考上大学就好了就可以好好玩了,“赋能”给太多孩子梦幻般的期待,12年的被迫学习在大学的时候彻底的放飞,4年的短暂快乐后是无奈和折磨;
这是认知带来的后果,多少家长都会说:大学了,终于不用管了,反正大学我也管不了了。这一放手就是一辈子。
我再也不想看到一个满头白发,布满老茧双手的老父亲说:孩子本科毕业了,哪儿也去不了,工作不了;我以为那个满头白发的老父亲形象离我很远,可是我见到了与我同岁的几个父亲,怎么是记忆中伯伯的样子,对镜看自己才恍然而悟,原来我也成了记忆中大娘的模样。
我会:能做多少是多少,我不想再看到那么多无辜的人在底层挣扎;
我会在:大娘的年纪里给年轻人更多的力量。
就这样吧,心情不好,为那些在底层挣扎的人而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