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之前写过两篇关于《遥远的救世主》的文章。今天还是忍不住想再来写一写我喜欢到有些嫉妒的芮小丹。
俗话说“同性相吸,异性相斥”,但对芮小丹,我更多的是发自内心地佩服和尊敬。
就像小丹是因为《天国的女儿》对丁元英有了特别的情愫,我也是因为《天国的女儿》这首音乐喜欢上她的。
书中这样写道:
“一个纯净到一尘不染的女声,仿佛从天国里倾泻而下,仿佛是一双上帝的眼睛怜悯地注视着人类。一声,只一声,芮小丹骤然有一种灵魂之门被撞开的战栗。心里在惊叹:‘天哪,太美了,太让人陶醉了,人原来还可以这样活,灵魂原来还可以这样滋润’”。
一个人能被一首没有任何歌词的音乐感动,进而灵魂被滋润,说明她具有极强的审美能力和领悟能力,也说明她是一个简单到只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去生活的人。
为了更好地理解小丹,我特意去网上找到这首音乐,反复听过多遍,除了觉得好听之外,的确有被击中心里的某种情愫,但我始终没有体会到芮小丹的那种感受。
芮小丹就像这空灵的音乐一样,活得通透,活得明白,活出了最自在的人生真谛。
她从来都是一个目标明确,执着于自己内心追求的女子。
因为从小父母离异,她有过被爸爸抛弃的感觉,所以很多年里她跟爸爸都不亲近,跟着妈妈在法兰克福生活。
妈妈开中餐馆生意不错,可以给她提供比较优越的生活,但小丹只要有时间就在餐馆干活,挣零花钱,她不愿意多花父母的一分钱。
明明可以留在德国,她毅然决定回国读高中,为了不依靠父亲,她也没在上海读书,而是选择到古城读寄宿制高中。
考大学时,作为电影导演的爸爸希望她读影视戏剧专业,将来好帮助她发展。
她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而是选择了警官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刑警。
她知道女性做刑警有太多不易,到30岁因体能和思维跟不上,就会被淘汰,芮小丹清醒地看到了现在和未来。
所以在这之前她就早早打算,先是考了律师证,然后申请去法兰克福大学读书,计划读完后回国做律师。
她对自己的人生有非常清晰地规划,也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去设定目标,如果没有遇到丁元英,她的人生就应该这样。
当她爱上丁元英后,就主动勇敢地去告诉他,极尽可能地去对丁元英好。
但她又从不盲目,并不会因丁元英让她放弃做警察而辞去工作,也不会要求丁元英为她做什么,她在爱情中依然能保持自我。
丁元英的出现,注定了芮小丹会远离正常的生活轨道,慢慢走向天国,成为天使,成为那个我们遥不可及的神一般的存在。
借用书中肖亚文对芮小丹说的一段话来证明,她说:
“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
在丁元英那里,小丹的眼界、格局被无限放大,放大到丁元英都感叹道自己不如她。
她独立自主又极致利他,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悲悯心。
即使父母可以给她富足的生活,她依然辛苦地干着收入并不高的刑警工作,从不向父母索取。
不管是对待朋友还是陌生人,甚至是犯人,她都永远保持着一颗利他之心。
小时候的朋友欧阳雪创业遇到困难,欧阳雪找到她,她明知欧阳雪的用意,还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房子拿去抵押,帮助欧阳雪创业。
大学同学肖亚文,为了自己多一个人脉关系,麻烦她帮助丁元英在古城租房子,照顾丁元英,她也欣然同意,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丁元英。
后来因为音响的关系结识了叶晓明等人,在他们的请求之下,她对并不认识的王庙村村民产生了同情之心,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于是有了她希望丁元英送她一个礼物,这个礼物就是希望丁元英去扶贫,带领王庙村村民脱贫致富。
为了尽量地减少对犯人家人的伤害,在抓捕沈楠时,她让同事把车停在巷子口,不亮警灯、不明警笛,就是为了不让沈楠的爷爷奶奶亲眼看见孙女被抓,而精神上受不了。
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悲悯情怀,让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于是她写了一张纸条给丁元英,说她准备放弃当律师,想通过写小说,写剧本,揭示不同文化属性的人生命运,希望丁元英能给她建议。
丁元英说,“你不是可以做,也不是我和你父亲希望你做,而是你适合这样做”。
至此,芮小丹终于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她说她想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别人,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芮小丹就是按规律在办事,她的觉到、悟到,终于让她在遇到通缉犯时明知自己危险,依然选择放手一搏,做一个刑警该做的事。
或许是人间没资格让她这样一位天使留下,让她失去了翅膀,所以只能接受她去往天国,做天国永远的女儿,做丁元英永远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