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不安的心装进了瓶子里,隔绝了世界的伤害也隔绝了世界的精彩。打不碎的瓶子,取不出来的心,我们该如何安放那些不安的灵魂——《瓶子里的心》,[英]奥利弗·杰夫斯著,杨玲玲,彭懿译,接力出版社2014年出版。
一个小女孩脑子里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种种好奇:对星星的幻想,对海洋的惊奇,喜欢发现新事物,喜欢尽情的涂鸦。可是有一天,椅子空了(至亲至爱的人不在了)。她的心开始不安,于是她把心装在了一个瓶子里,挂在了脖子上。女孩慢慢长大,一切都不同了,她不再对世界充满好奇,也不在再关注任何事情,而脖子上的瓶子也变得越来越重。直到有一天她在海边遇到了一个仍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女孩,她才决定把心从瓶子里拿出来,可是她用尽了一办法(用钳子夹,用锤子凿,用锯锯,从高墙上往下仍),瓶子就是打不碎。后来那个海边的小女孩帮她拿出了心。就这样,她的心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打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扉页上的一系列图画,那是一些生活的片段和缩影,一个小女孩和一个男人一起玩耍、一起游戏、一起快乐的生活。本书的语言非常的克制和收敛,每一页都是只言片语。尤其是对那个陪伴女孩的至亲至爱的人只字未提,我们甚至都不能确定那个男人是爷爷还是父亲。
书中那把红色的椅子是一个象征,是一个隐喻。它是爱,是陪伴,是安全感,是支撑女孩的温暖世界,而当椅子上空空如也,没有了坐在椅子上的人的时候,女孩面对的是整个世界的崩塌,高度的紧张和不安让女孩选择了自我封闭——把心装在瓶子里。而另一个小女孩的出现让久闭的心门从新打开,我们高兴地看到把红色的椅子不再是空的了,那个长大的女孩自己坐在了上面。
这本书我没有对孩子过多地解释,只是一遍一遍的读给她听,前半部分关于天空、关于海洋、关于大海、关于涂鸦,她都能完全理解。后半部分,那个怎么都打不碎的瓶子,那颗怎么都取不出来的心,小朋友并没有过多的问我,不知道她到底理解多少。其实如果她真的问我,我会有些惶恐和不知所措,那个海边的小女孩怎么把心从瓶子里取出来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个故事有点沉重,它不单是写给孩子的,也写给身边的你我。那个透明的玻璃瓶压在了我们的胸口,让人忧郁和悲伤,猜想写这本书的人一定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经历了不安和惶恐、孤独与封闭,而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曾经的人生过往呢。人生阴霾的日子里如何才能完成自我的救赎,这是一个自我剥离自我治愈的过程。把心装在瓶子里,封闭了自己,也失去了感知世界的能力,走出心中的藩篱,像孩子一样用自己的初心去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你会觉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