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喜欢写字和阅读的朋友越来越多,也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在公众平台上尝试写作,文风和文字功底也是参差不齐,有文风清新脱俗、文笔流畅自然者;亦有讲述亲身经历、真情实感自然流露者;当然亦有云里雾里、无病呻吟者!
@文品如人品
总之,文坛亦如一个小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但是一个作者的文品确是最重要的!文品如人品,宽阔的胸怀,丰富的阅历再加之卓越的才华,方能写出一部好的作品!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为之有也。”可见,无论是写作还是做其他事,人品是第一位的。
北宋文坛泰斗苏东坡就是文如其人的代表人物之一。林语堂曾高度赞扬:“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而有力,虽须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然而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
东坡居士可豪放可婉约、可书可画,可谓北宋文坛之泰斗级全才,这一切源于他亦庄亦谐、温柔敦厚的性格和本真高贵的人品!
@怀才不遇
当然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与人品关系不大,但它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创作激情和灵感,自然而然地也就渗透进作品里面。久而久之,文字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负能量和火药味儿,自私狭隘的心胸活脱脱地跃然纸上,文风也从此变得越来越复杂,貌似怀才不遇、屡不得志而愤世嫉俗。
而屡不得志、怀才不遇这样的情况,这在黑暗的封建社会,确有其事。但是,对于现在这样一个科学文明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自媒体平台和网络营销飞速发展的今天,所谓怀才不遇就是书呆子,或者心理素质太差的人,没有豁达开朗的性格,没有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不敢轻易尝试新生事物,不敢承受那怕微小的失败,又不安于现状,心胸狭隘、嫌贫嫉富,最终落得个“诗人和疯子”一样的待遇!
马克思也在哲学和经济学里就早有论断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所以说我们首先要在现实生活里通关,才能安心得谈诗和远方!
@文人相轻
文人相轻是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是一种古今文化界的顽疾,是文人酸腐本质的体现。查百度得知,这个词语最早见于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典论.论文》,原文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也就是说文人之间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细数“文人相轻”的例子很多,比如史书记载,在曹丕以前,如李斯与韩非都是荀子的学生,因秦王欣赏韩非的才华,李斯由妒生恨,终以政治手段将韩非迫害致死。班固因看不起司马相如和扬雄,视他们论颂汉德的文章不是“靡而不典”,就是“美而不实”,于是自己动手写了“典引篇”以述叙汉德,炫露自己。在曹丕之后,如晋嵇康之冷淡钟会,不与相交,唐卢照邻之耻居杨(炯)后。
宋明以后,下至于清,各树门派,成为群体相轻,各以所长,攻其所短。文人相轻之风日烈。晚清有个李慈铭,相轻者已非个别对手,只要大致翻翻他的几十册《越缦堂日记》,被讥评斥骂的敌方,已是比比可见。但是他们都是对具体人的相轻,并没有像曹丕那样,宏观地予以概括,而重新重视这一口号的,则是近代大文人鲁迅。
其实文人相轻和同行是冤家应该是一个道理。 文人之所以相轻,就是因为文人爱较真,喜欢把一件事弄个水落石出,有的时候,难免意见相左也很正常!但是相轻归相轻,恶意中伤就不对了!
综上所述,文如其人、吉人天相!我相信每一个文字里都附著着作者的灵魂!无论是写作还是创业,做人最重要。高瞻远瞩、豁达开朗之人,自然不会只盯着一件小事咬文嚼字、自怨自艾,他会把眼光投向远方,写出更多更有见底和功底的文字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