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丰子恺,就想起他那充满人间烟火、俏皮可爱又温暖的漫画作品。记得几个月前看过他的一本散文集,我从做父亲的角度写了一篇推文《民国好爸爸丰子恺!不光漫画好看,散文也很治愈》,浅浅地勾勒出一个富有童心、热爱儿童、理解儿童的父亲形象,深受很多读者喜欢,让人看到了丰子恺的另一面。

今天再次邂逅丰子恺,是被书名《豁然开朗》四个大字吸引了,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喝点鸡汤,人生不慌: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这本散文集选了丰子恺逃难时的篇章,比如《艺术的逃难》《宜山遇炸记》,也有家庭日常,包括《穷小孩的跷跷板》《儿女》《作父亲》, 还有写景状物篇《竹影》《黄山松》《杨柳》等,各个类别的选篇比较均衡。
今天着重谈一下他独特的审美情怀和对艺术的见解。
关于杨柳,无数文人赞美她柳枝的柔美飘逸,却鲜有人赞美她总是低垂着头。唯有丰子恺,独独认为杨柳的美点在于“下垂”。这个审美的角度让人抛弃了常规的思维,豁然开朗,并深以为然。谁说不是呢?当春回大地,一切花木都争相向上的时候,唯有杨柳长得越高,垂得越低,俯瞰大地,向泥土中的根拜舞和亲吻。所以,杨柳是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这真的是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也正说明,同一种事物,同一件事情,换个角度便有不一样的启发。你相信什么,便会看见什么。
在谈及艺术对生活的影响时,他认为人们被现实束缚了身心,而艺术恰恰可以让人减轻负担,获得心灵的解脱,并认识自己本该绽放的生命。我们可以从艺术中瞥见“无限”的姿态,体验人生的崇高和不朽。而艺术教育就是教人如何艺术地生活。知识、道德在人世间固然重要,然倘若缺乏艺术的生活,纯粹的知识与道德全是枯燥的法则的纲。这纲愈加繁多,人生愈加狭隘。显然,丰子恺是一个懂教育的艺术家,懂艺术的教育家。
如果每天都会有豁然开朗之刻,生活一定会拥有更多的幸福。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