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6年接触了心理学,一是平时特别喜欢,经常自己买些这方面的书看,想系统的听一下;二是有了二孩后,的确难以适应,心理上很焦虑,生活感觉很渺茫,想改变一下现状。
后来,没想到一年的学习,后来一鼓作气,去年,考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简单知道心理学有很多分支,我们最实用的有精神分析、焦点和沙盘等等。
而我在拿到心理咨询师证后,并没有尽快投入使用。仔细想想,去年因为想陪着儿子学钢琴,结果焦点课搁浅,以后再也没有再拿起过。
今天,听木桦心理有关精神分析的课,听她提到,说一个人要想再某个领域里做一些成就,就选择自己最熟悉和最专业的。
可是,心理学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说熟悉,是略懂皮毛,比较喜欢;说陌生,是真正接触一下,才发现特别深奥,自己很显然无从下手。接触心理学到现在,看过一些书籍,但是,无法做到“助人自助”,可能内心深处没有那么高大吧,只想自助,没怎么想过助人的缘故吧,所以,似乎难以走远。
接触简书差不多三年了,三年来,陆陆续续写了一些随笔和自认为还行的散文,最近,每天更文,发现自己有一些新的感受。一,每天不分时段,想坐下来写一下,理一理;二,我对孩子说我在写日记,孩子在我的影响下,对日记不再排斥;三,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想读书和看书了;四,慢慢发现,自己想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写点什么了;五,关注很多专业公众号,发现自己对专业知识欠缺太多,忽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今天,又看了殷亚敏老师的《掌握说话技巧》这本书,再次提到了专业、熟悉、勤奋、练习等这些词汇。
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