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休假,明天离职。
一直想着在离职前得总结些什么,也建了个笔记,随时记下想到的素材。但每次再去回想,立马能从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只有标题的那几个字。这让我联想到Kentzhu老师对「需求池」的质疑:
如果这个功能不能总是在你脑子里留着,这个功能就不是重点。
如果一个功能,这个版本排不上,下个版本的时候你又想不起来,这个功能,肯定不是重点,甚至是,可以放弃的。
甚至可能由于孕妇效应,「像CEO一样去思考」这句话最近愈发在我耳旁敲打。
我和我的女朋友在同一家公司的同一个BU工作,不同之处在于她在北京,我在上海。而自我上周正式提出离职开始,她便开始受到了来自北京上级和上海总部上上级的「刻意忽略」,原因很简单:因为我要离职了,所以他们觉得我女朋友也差不多要走了。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言语的力量是很可怕的,它就像一种无名之毒,逐渐在人群中沾染开去,即便在当事人看来只是无心之言亦或是稀松之事,但在别人眼中,却可能是无形的恶意,它无法提防,也无法逃避。
明明是她跟的客户,总监却在群里@别人;明明在工作上遇到麻烦,却无法向上级求助;明明上级是之前关系较好的朋友,突然被推上位之后却威风起来、态度大变…其中的一些事情甚至就发生在我眼皮底下,这让我十分恼火,几乎直接在群里开骂。
下班以后我们简短地通了个电话,安慰了她一下,但我不知道她是否有感受到我其实缺乏底气,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犀利而无谓,什么都敢抱着「横竖横」的态度去挑战上级,去当「搅屎棍」了。
因为我好像快被自己说服了,在自己还没回过神的时候,就已经站到另一个视角去思考这件事了。
写出这句话半点都无法让我感到自豪,反而像在公然宣传「我是个冷血的家伙」,但我确实无法否认。
还记得昨天工作群里聊起36氪HR事件时,我会心一笑,默默贴了孙志超在刘成城裁员的知乎问题下的回答;还记得外行的CEO各种干涉产品,我腹诽半天却突然打住,开始干活;还记得我从助理总监的岗位离开,原来的副主编又离职后,领导把一位看上去并不合适的人推上那个位置,另一位同事向我吐槽时,我淡然地回了一句「不然谁呢?」;还记得过去无数次抱怨作为行业媒体,却什么都以售卖和客户优先,毫无节操;还记得老牛说「我站的是10层楼,你们站的是2层楼」时的无比不屑。
这确实是我这份工作最沉重的收获,过来人喜欢冠之「职场的黑暗」,并以此吓唬后来者,我则将其视为残酷商业的必然结果和成长的必要代价。
这真的足够艰难,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时刻,这样一个场景下。
常说产品经理要学会一分钟变成小白用户,其实产品经理也要学会变成CEO。
尽管我还未曾尝到变小白的欣喜,但后者的苦涩,好歹算是尝到些了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