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张爱玲,却从未读过她。
与其说没时间,倒不如说不敢读。
怕惊艳于她的才华,怕难以释怀于她笔下那顺其自然又唏嘘不已的真真现实。
感谢少女徐,让我忐忑而又不能拒绝的去感悟这个女子。
最早遇到倾城之恋,是因为陈数。
我的心中,若说要穿旗袍演出,不是花样年华的苏丽珍,也不是色戒的王佳芝,而是偶然在电视换台时,看见出演倾城之恋的陈数。
当时真真是被惊艳了。怪不得有网友认为,最具中国旧上海风情的两个人,一个是陈数,一个是黄龄,一个近仙,一个近妖。
于是,我知道了倾城之恋。不过很遗憾,对电视剧始终把那个兴致乏乏的我还是没能追下去。但是陈数饰演的白流苏却始终印象深刻。
读这本书的时候,虽然在其中时不时蹦出来的乱码搞得头疼,不过不妨碍我活跃的大脑,自行脑补。
那个年代的白流苏,是悲剧的。那个年代的范柳原亦是。
不过两人又是幸运的。
白流苏是勇敢的,毕竟那个年代离婚这个事还是需要勇气的。范柳原于她,像困境中漂流过来的腐木,可能覆之,可能順之。勇敢如她,还是毅然决然的出手,抓住了这个“机遇”。
而范柳原这个被伤“情”的男子又岂是那么容易能得手。于是心理拉锯战又开始了。
两个人谨慎小心的试探和暧昧,真真吊足了对方,也让我这个读者看的揪心。
不过好在两人还是在一起了。
不得不说,张爱玲委实是一个描写的高手,里面的场景、心理描写堪绝。
可是张爱玲的笔下又哪有那么多的浪漫。
印象深刻的是在战乱过后,他们两个相望的那一眼,书中说,就那一眼,抵得过十年。
这句话似乎为后面的结局垫下了伏笔。
两人结婚,然后白流苏得到了归宿和安宁,同时与范柳原回到了原点。
仍旧逃不开命运和时势,抵不过那点人心。
倾尽一座城换来一段爱情。
崩塌一座城换来一段姻缘。
张爱玲用一座倾城,成全了白流苏和范柳原。
果然是倾城之恋。
故事里面是不是也有张爱玲的影子,我不得知。
因为故事已经完结。
“传奇里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张爱玲用来形容流苏,我却只想形容她。
金锁记
七巧总让我想到祥林嫂。
只不过是狂躁版的祥林嫂。
同样都是悲剧的人物。
只不过七巧更让人可恨可气可怜。
压抑到疯狂,扭曲到将儿子女儿变成自己一样的可怜人,见不得他们过得更好。
文中说: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
她把自己身上的枷锁同时穿透她的儿女,将他们与她锁与一起,尝尽世界的悲凉。
张爱玲最后写道: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张爱玲还真是看透世态炎凉,因为七巧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断上演。
确实是完不了。
不同于初读倾城之恋因不熟悉套路,面对戛然而止的完结,总以为自己下载的版本有问题的阴影。在有心里奠基之后,对于金锁记这样的循序完结,我已经有所准备了。
两本书总的来说还是有所不同,但是描写都着实让人惊叹。
故事略压抑。
读书笔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