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诸侯由来
常说三皇五帝夏商周,三皇各有其说,天皇地皇人皇。五帝则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位禅让相承的帝王。
黄帝名轩辕,有土徳之瑞,故曰黄帝。其妻曰嫘祖,教民养蚕。帝颛顼,黄帝之孙。颛顼崩,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玄嚣与颛顼父昌意皆黄帝子也。帝喾子放勋立,为帝尧。帝尧崩,虞舜立。虞舜,黄帝七世孙也。颛顼子穷蝉之后也。自穷蝉以后皆为庶人。
虞舜崩,禹立。禹,颛顼之孙也。定国号为夏。自禹开始,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了。这就是坏了规矩。禹的时候,大概生活条件好了,又有先辈打下的基业,自己也努力了不少,如治水之攻。食髓知味。禹就想,这么好的一份事业,为什么不传给自己的儿子呢?其时,已经选好了接班人,就等着禅让了。禹却把接班人杀了,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夏传十四代,十七王,至夏桀为殷汤所灭。
成汤之先祖为契,帝喾次妃简狄之子,十四传至成汤,灭夏,建商朝。历十七世三十一王至纣王,为姬发所灭。
周之祖先曰后稷,帝喾元妃姜原之子。十五传之文王昌。文王昌昌即西伯,为纣王囚于羑里,益易八卦为六十四卦。文王崩,姬发立,是为武王。因太王居周原,因国号为周。
公园前一千零二十七年,武王伐纣,建立周国,大封功臣子弟。封师尚父太公望于营丘(今临淄),为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国号为鲁。封同姓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河南郑县),封弟叔度于蔡(河南上蔡),封舜之后妫满于陈。姬发还封了弟弟叔振铎于曹(鲁西南),都陶丘(定陶)。曹襟带河济,扼控鲁宋,乃天下要冲。晋楚争霸时,曹依附晋。后与宋交恶,为宋所灭。
西周形势图
春秋时期各路诸侯图
姬发崩,子诵立,为成王。成王封纣王之庶兄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商丘市南);封武王少弟封于卫;封弟叔虞于晋。封熊绎于楚。晋楚宋卫是成王所封诸侯。
成王崩,子钊立,为康王。成康之世,国运兴隆,称成康之治。康王崩,子瑕立,称昭王。昭王崩,子满立,称穆王。穆王东征西讨,国土不断扩大。
穆王死,子伊扈立,称共王。共王死,子囏立,为懿王。懿王崩,共王弟辟立,称孝王。孝王崩,诸侯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夷王崩,子胡立,称厉王。
厉王时,连年战乱,百姓苦不堪言。国人暴动,厉王出奔。召穆公与周定公摄政,称共和。厉王死,子静立,称宣王。宣王封秦仲子庄工为西垂大夫,是为秦之先。
周宣王励精图治,迁都镐京,政通人和,诸侯来朝。又平定北戎西狄东夷南蛮,称宣室中兴。宣王崩,子宫湦立,称幽王。幽王任用贪利之虢石父,朝政腐败,国人怨声载道。又宠褒姒,废太子宜臼。宜臼舅申侯联合犬戎攻入镐京,杀幽王。西周至此亡。
宜臼立,是为平王,迁都洛邑,称东周。平王东迁,秦人护送有功,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以崎以西土地。平王崩,太子早死,立太子之子林,称桓王。桓王崩,子佗立,称庄王。庄王崩,子胡齐立,称釐王。其子为惠王。再传子称襄王,再传子称顷王,传子匡王,传弟定王,传子简王,传子灵王,传子景王。景王崩,国人立子猛为悼王,晋人立子丐为敬王。
敬王传子元王,传子定王。定王十六年,晋之韩赵魏灭智伯而分其地。
定王传子哀王。立三月,弟叔袭杀哀王自立,称思王。立五月,弟嵬杀之自立为考王。
考王崩,子午立,是为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韩赵魏为诸侯。
所以,从三皇五帝,到春秋争霸,到诸侯兼并,到秦扫六合,人们的思想脉络就是:天下为公,禅让——一家独占———争霸,天子第一,我第二————兼并,谁不顺眼,灭了他————都是我的,子子孙孙传下去————皇帝轮流做,今年到俺家。
三家分晋
周灭商后,行封建制,大封兄弟功臣为诸侯。天子在洛邑,为天下共主,各诸侯国又各有自己的家臣,自己的领地。犹如今西方之联邦。
后来,天子势力渐衰落,权力不再,相反的,各方诸侯在相互争斗中渐次兴盛起来,先后出现过数位诸侯称霸。所谓霸,即伯,诸侯之长也。郑玄曰:“天姿衰,诸侯兴,故曰霸。霸,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教。”
春秋时期,各方诸侯中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称春秋五霸。
晋文公即重耳,晋献公之子,晋国第二十二任君主。重耳初为公子,谦虚好学,善结交贤能。丽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几年,后在秦穆公支持下返国杀晋怀公而立,称文公。重耳文治武功卓著,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犫等人,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城濮之战,晋国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宋、齐等国践土会盟,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在晋国的兴盛过程中,也相继兴起了六十多个世家大族。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国宗族中韩赵魏范中行智六家最后胜出。晋国的国政长期被这六大家族控制着。
这六大世族又称六卿。何谓六卿?重耳设三军,名左中右三行,每行设将佐各一名,称六卿,中行军将为正卿,主持国政,六卿出将入相,掌管国家军政大事,可谓是中国最早的议政大臣制度。
六卿采世袭制度,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
六卿:中行将、佐;左行将、佐,右行将、佐。六卿中的中行氏,应该就是以官职为姓氏的。
这些世族在同一屋檐下,为了生存、争权、夺利,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争斗。六卿间亲情与仇恨交织,跌宕起伏;恩义与血腥错杂,快意恩仇。
随后,经过不断的武力兼并,范氏与中行氏被淘汰,晋国最终由智、韩、赵、魏把持,而以智氏势力最大。
晋出公愤于六卿相攻,范氏与中行氏被灭,欲借齐鲁兵讨伐四卿。四卿恐惧,反攻出公。出公奔齐,病死于路上。出公死后,智伯拥立姬骄为国君,称哀公。
四卿之间,智氏与赵氏曾有过节。赵鞅曾联合韩魏两家打压过智氏。因此智氏坐大后,一直想报复一下。智襄子有次曾召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在蓝台喝酒,陪酒的有各自的家臣。酒过三巡,智襄子借着酒劲戏弄韩康子,又侮辱韩康子的家臣段规。辅果听说,就劝智襄子一定要低调,若非如此额,灾难就会降临。要智襄子低调,实力不允许啊。他说,人的生死灾祸都取决于我,我不给他们降祸就罢了,还有谁敢兴风作浪?辅果再三劝说,引经据典,说蚊蚁蜂蝎都能为害人类,何况一国之君相呢?智襄子不听。
智瑶执政后,曾对韩赵魏三家说,晋国本为中原霸主,后被吴越夺去。为了重新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归给公家。我智氏先拿出一个万户邑献给晋公,你们呢?
先向韩康子君臣发难,强索土地。韩康子当然不肯。然而,段规却说,为什么不给呢?欲取之,必先与之。又分析说,智襄子贪图利益,又刚愎自用。若不满足他,必然要报复我们。不如给他,他得到了土地,必然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要动兵,我们就可以伺机行动了。
韩康子听了,硕好主意。派使者给智襄子送去了万户之邑。
智襄子膨胀了,又向魏桓子索地。魏桓子当然也不想给。大臣任章说,为什么不给呢?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任章说,智宣子得到土地,必然骄傲。然后我们就可以结交同盟而图智氏了。魏桓子以为然,也给了智襄子万户之邑。
智氏向韩魏索地,也是试探一下,自己的势力好使不好使。现在见韩魏都乖乖答应了,浑身舒泰,愈加豪橫不可一世,也就跟赵襄子狮子大开口了智襄子这位官二代,除了不仁,其他各方面都很强势。又不听劝谏,就开始跑偏了。
赵襄子却不答应,说,土地是祖上留下来的产业,到手的东西说什么也不能再交出来。
智伯回报晋出公 晋出公命智伯帅韩魏两家攻打赵家 。赵襄子用反间之计联络韩魏,共击智氏。智伯全军覆灭,自己也被赵襄子割了脑袋做了酒壶。韩赵魏为免除后患,又攻打智氏封邑,灭其族二百余口,三分智氏领地。
十八年,哀公死,其子幽公继位。晋室更加衰弱,担惊害怕,反而去朝见韩赵魏。晋室只拥有绛城与曲沃之地,其余城邑都落入三家之手。
其后,韩赵魏三家遣使去洛邑见威烈王,请周天子封他们为诸侯。周天子乃做了个顺水人情,封三家为诸侯。
晋国幽公死后,魏文侯拥立幽公儿子止为君,称烈公。烈公死,子颀继位,称孝公。孝公死,子俱酒立,静公。二年,韩赵魏灭晋,三分其地。静公降为平民,晋绝不祀。
韩赵魏三国,加上秦齐楚燕四国,称战国七雄。由此进入战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