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桑麻”(农耕文化之一)

孟子在《梁惠王上》中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管子在《牧民》中说,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有六畜也。

夏之桑

为什么先贤如此看重它,是因为在农业社会里头,衣食住行中的“衣”,离不开桑麻。 陆贾(汉代)在《新语》中说,民知室居食谷,而未知功力。于是后稷乃列封疆,画畔界,以分土地之所宜;辟土殖谷,以用养民;种桑麻,致丝枲,以蔽形体。《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一幅农人自给自足的画面。

桑与蚕,丝枲与帛

蚕丝

中国一向被称为“丝绸之国”,丝绸业包括养蚕、缫丝和织造三部曲。

考古发掘证明,良渚文化时期,家蚕已驯化成功。据蚕业史家研究,从出土实物和甲骨文记载来看,不论是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早在距今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都已养蚕,并会利用蚕丝织绢了。伴随着蚕业的兴起,人们很早就形成了祭祀蚕神的信仰习俗。殷代的甲骨文中,不仅有了“蚕”“桑”“帛”等字,还在一片甲骨文上发现了八月“用三头牛祭蚕神”的记载。最早的蚕神是谁,古籍上并没有点名。传说蚕业是黄帝元妃嫘祖所发明,另一是“马头娘”。

清朝政府一直劝谕百姓种树,原因是“桑木可以饲蚕,枣栗可以佐食,柏桐可以资用,即榛楛杂木,亦足可以供爨”。只是丝帛比较珍贵,一般百姓只有植桑养蚕缫织绸制衣之苦,却没有穿的机会。

麻与衣

麻丝

麻。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小时候,我与老父亲或与二哥绕过麻绳。当然,也盖过麻帐,还穿过麻衣,在父母去世期间。觉得虽然是麻料素衣,却似乎更让人亲近,更有生活气息。

其它关联词汇:桑榆、扶桑

1、桑榆,一般指是桑树与榆树。但另有解释——

(1)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本指日出的地方;桑榆,本指日落的地方。

(2)  比喻晚年。桑榆晚景。

2、扶桑,位于崂山附近东海。这里流行一个传说,就是《西荫氏找蚕桑》。西荫氏会是谁?就是黄帝的元妃嫘祖。

陈水河整理于2018.7.26早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
    观茉阅读 67,848评论 0 18
  • 我可以感觉得出来,我们相爱过。不只是单纯的因为我对你好。只是我们的爱太脆弱,而我又不是你心中喜欢的那种男人,随着争...
    不能说的密秘阅读 135评论 0 0
  • 一,<莫斯科陷落> 不明天外来客的飞行器进入地球,导致整个莫斯科的人恐慌。一个女孩研究外星男时并爱上...
    一日光阴阅读 275评论 0 0
  • 原来戴上耳机,世界都是你的!
    西西_a535阅读 156评论 0 0
  • 本衡者,湘郡湘乡人也,姓李氏,洛阳铜厂总师侍郎。其父乃乡绅,好诗书,赐名本衡,本分持衡之意也。 本衡少时羸弱,躬耕...
    沙宇飞阅读 1,038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