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穷困大学生看不上翻译这种普通工作,他想干大事,于是他用斧头杀死了他心目中的虱子(一个老太婆)和她的妹妹,他在这之前接济过穷困学生,照料过孤寡老人,在火灾中舍己救人,他去自首他被流放西伯希腊做苦役,在所有的这些发生的过程他始终痛苦彷徨,直到最后他感受到了爱情,于是他被救赎了。
这是一场虚无主义者心灵的救赎,行善使人得到安慰,犯罪只会让人更痛苦折磨,只有爱才能对抗生命中的虚无,让人从飘渺的理论落实在现实生活中,达到“生活充实”的境界。
拉斯科尔尼科夫身上也有《孔乙己》的影子,他脱不掉长衫看不上普通工作,眼高手低,空有理论认为自己有能力干大事。
他的矛盾和痛苦在于无论他怎么努力,拼命行善做好事,还是用斧头杀人犯罪,他都成不了拿破仑,最终还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然而他内心又不肯承认自己如同其他虱子般平庸,他看不上虱子,但他甚至比虱子更卑劣,因此他也看不上自己。挣扎在痛苦的矛盾中。
虽然是在批判拉斯科尔尼科夫虚无主义理论思想,但也借着他的心理以及书中其他人物悲惨的命运表达了当时社会环境的悲惨以及底层人民生活的凄凉绝望。
另外我一定要说一下书中的最伟大的角色-天使索尼雅,她就是和拉斯科尔尼科夫相恋并用爱把他从虚无中拯救出来的人。当然她不仅仅救赎了拉斯科尔尼科夫,也拯救了她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们,她的父亲,她的继母,还有在西伯利亚服苦役的罪人们,还有我们千千万万个读者。她是这本书中的一束光,是当时乃至现代社会的一束光,是人们心里的爱和希望。
不论社会环境怎样,不论周遭的人如何,永远要怀着索尼雅天使般的心,要善良真诚,要有希望和爱!
最后引用书中原话“生活取代了论证,他的头脑里理当产生一种迥然不同的思想了。”,也就是陀在另一本书《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那句通俗的“爱生活本身,胜于爱生活的意义!”。抽象飘渺的虚无理论,远不及具体真实的生活值得我们去热爱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