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社會上生活,不免要擔任各種角色。但是,倘若角色意識過於強烈,我敢斷言一定出了問題。一個人把他所擔任的角色看得比他的本來面目更重要,無論如何暴露了一種內在的空虛。我不喜歡和一切角色意識太強烈的人打交道,例如名人意識強烈的名流,權威意識強烈的學者,長官意識強烈的上司等等,那會使我感到太累。我不相信他們自己不累,因為這類人往往也擺脫不掉別的角色感,在兒女面前會端起父親的架子,在自己的上司面前要表現下屬的謙恭,就像永不卸妝的演員一樣。人之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也許是迫不得已的事,依我的性情,能卸妝時且卸妝,要盡可能自然地生活。——周國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圈子里往往會有不少熱鬧和些許人情味。
於是,很多人都甘願沈溺在圈子的溫暖里,任時間流逝,隨自己荒廢,無法抽身。
的確,圈子里是有不少溫暖,可有人在的地方,難免會有恩怨,生是非,應付這些使壞和說三道四的人,真的也是很糟心。
與其被這些因各種利益而結成的圈子束縛,慢慢迷失自我,還不如就乾脆過一個簡單的生活,沒有複雜的圈子,只有家人和三兩好友,簡單又純粹。
所謂簡單,就是拋開周遭的紛紛擾擾,專注於一件事情,在「人閒、事少、節奏慢」的日子里,享受生活的平凡與踏實,感受簡單生活的美好。
在簡單的合乎你心目中純粹的圈子里,你不用設防,也無需煩心,可以做簡單率真的自我,過輕鬆自在的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有人對我曾經說過的「遠離垃圾人」這句話,頗有微詞,覺得像我這樣的人,不應有這樣子含有怨氣的思想,更不應把這種思想「公諸於世」,認為這是一種負能量,首先,我謝謝他對我這個人的格調在他心目中有着较高的評價,其次,我想說,「遠離垃圾人」,所謂的「垃圾人」是屬於無明之輩,最後,想表明,佛菩薩還渡有緣人,何況我一介凡夫俗子。
當我們沒有能力扭轉事態時,我們的「遠離」或者說暫且的遠離那個於自己來說滿滿負能量的圈子,是當時最為恰當的選擇。有时“惹不起还躲得起”除了是对對自我的一種保護外,也是在給對方一個台階,以及維護雙方的一個體面,這無疑也是一種「和」解。
對於給我們內心造成傷害與矛盾的人、事、情,該放棄就果敢放棄。拖泥帶水、猶豫徘徊,只會令自己內心軟弱與巨大落差。所有在無休止的糾葛、評判、腐爛、冷漠、戰爭中造成的傷害,最終也會讓內心留下黑暗與怨憤,難以讓自己獲得真正的愛、平和與安定。
人一旦失去放手與果敢離開的勇氣,生活也會如雞肋,索然無味。適當的時候,離開某個地方、某個人、放開某些事,開始新的生活,爾後對選擇負責,著實是對自我的一種救贖、是對生命的尊重,這就是「放生」,轉身、離開,是對人生價值的重估與評定,只是為了讓身心更健康、愉悅的成長,如此,才有機會讓自己內心清淨、柔軟,生起智慧。
在我們修為還不夠时,還是要借助於環境來給到我們一份正氣一份清淨的。
餘生漫長,前半生,糾結於生活中的紛紛擾擾,也是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半生,還是要放下執念,做一個簡單的人,去過輕鬆悠閒、自在歡喜的日子!
人到中年,有些事能參透了,但有些人情世故依然看不懂,那就算了吧,不必事事明白,明白自己就可以了。
願你化繁為簡,守住初心!不被無用的人際束縛,簡單生活,不被過多的事情捆綁,專注做事,不被亂七八糟的心思打擾,真誠做人。
「對事以真、對人以和,對下以慈,對上以敬」,感謝阿姐師兄讓我知道了這句話,貼合我心,感謝!
祝晚安
戊戌年臘月十四
送上歌曲一首:
《像我这样的年纪》
其实没有什么人什么事容易
谁的身后不曾一路荆棘
时光匆匆到了我这样的年纪
幸福不仅在眼里更在心底
其实没有人没暗自流下泪滴
有的伤根本不可能治愈
时光匆匆到了我这样的年纪
在珍惜中终于学会了舍弃
多少人成功在即,多少人前功尽弃
人间悲喜不过是太过痴迷
不用说身不由己,不要说在所不惜
兜兜转转中我们不期而遇
多少人登峰造极,多少人失之交臂
输赢不过是一盘未完的棋
谁永远年少不羁,谁终究销声匿迹
滚滚红尘一颗无名的沙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