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摇树的叶子,我在想你的样子。
——题记
每年一入秋,风的身影仿佛就格外得鲜明。叶落知秋,亦能知风来。
秋天的风声或许是最为诗意的。初秋时节,树上的叶子刚刚开始泛黄,风吹过,依然是沙沙的声响。而后,叶子慢慢变黄,干枯,风一吹,风声仿佛也变得沙哑了,一阵哗啦哗啦的动静。中秋回老家,晚上还是延续晚睡的习惯,上床时已是深夜。进房间的时候没有开灯,外面零星昏暗的光线透过层层纱网微微点亮了整个房间,躺在床上看着外面的微光,四周很是静谧,只有不远处杨树叶摇摆发出的沙沙声。一瞬间,感觉这沙沙瑟瑟的声音也是夜的一部分,于是和着这风声沉沉睡去。
最爱的就是这秋天的风。入秋之后,太阳还是那个太阳,阳光却不再如夏日般的灼热。而此刻,一缕微凉的秋风吹来,滑过脸际,滑过身体,片刻的凉意让人瞬间清醒。仿佛,焦躁的心情,燥热的身体都随之渐渐地温柔了起来。这就是秋天的风,它吹走夏日的燥热,吹落树上的枯叶,吹起街角散落的黄叶,吹醒在燥热种迷糊的心灵……
如果以季节来论,冬天的风却是最为冷酷的,春天的风是最为甜美的,夏天的风却是最多变的。但每个季节里都有很多关于风的记忆,有趣又值得回味。
中学时代,为了上学方便,家里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房子。房子外面是一片漫无边际的田地。春天的时候,会拿着风筝去田地里放风筝。为了让风筝飞起来,总是会在田埂上等风来。稍微有些风的迹象,便拉着风筝在田埂上跑起来。然而即使有风,很多时候风筝还是飞不起来,不一会风却没有了。于是,就找爷爷来帮忙。他拿着风筝在空中晃了晃,即使风不大,风筝也会慢慢飞起来,然后爷爷就会把线给我们。至今仍然觉得很是神奇。有次,自己一个人在放风筝,看着它在空中越飞越高,就忍不住一直在放线,眼睛一直关注着天上的风筝,都忘记了看一眼手上的线有没有到头。结果,一不注意,线就用完了,而线也没有扎在线轮上,于是风筝连着风筝线完全脱离了掌控,跟着风越飞越远。而看着那风筝飞远了的时候,我却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勇气,随着风筝跑了起来,它往哪里飞,我就跟着往哪里跑,一路紧赶着。有时候,仿佛一伸手就可以抓到线头,有时候,那线却离自己越来越远。一路气喘吁吁,有段路程跟不上它的速度,好在远远地看到风筝慢慢落了下来,于是开心地跑过去抓住线,一点点缠起来。拿到风筝的那一刻,才发现自己已经身处一个从来没有到过的,不知道是哪里的田野里。不像田地里错落有致,这里杂草丛生,只有一颗树孤零零地站在不远处。自己一个人也害怕起来,赶紧收了风筝跑回家。如果没有那只风筝,如果没有吹走风筝的风,或许就遇不到这么有趣的回忆——追风筝的小女孩。
最为害怕的,是狂风中呼啸的树林。还是那片田地,田地的远处有一排高高大大的杨树,像是防护林一样地守护着这片田地。有次夏天,正在田地里玩耍,突然天开始阴了下来,一阵狂风不知道从哪里吹来。大人们招呼着孩子回家,于是我们便赶紧沿着小路跑回去。不一会儿,天空便下起豆大的雨点。跑到家门口的屋檐下,再回首看那排杨树林,树枝整个往一个方向歪去,一片深绿色的树叶在灰蒙蒙的天空印照下显得格外阴森森,那场景好似有妖魔鬼怪来了一样。而这种阴森森的感觉,还存在姑姑曾经带我去奶奶家的一条路上。姑姑家到奶奶家的一条路上,有三棵也是十分高大的松树,叶子是墨绿色的。最为让小孩子害怕的,是这三棵松柏下是几个坟墓。每次姑姑骑着大自行车载着我经过这个地方,我都会捂着眼睛,大气不敢喘,总是问姑姑,过去了没有?非得等到离那个地方远远的,才敢回头看一眼。
还有很多在风中的故事,可能在经历的那个时候,要么感觉是落汤鸡,要么感觉太凄凉,要么是在风雨中自得其乐,不论当时如何,如今一回想起来,却满是甜蜜。
第一缕春风滑过手边的温柔,夏日晚风吹起发梢、裙角的顽皮,驱走酷暑时秋风带来的清凉,寒风扑面而来的冰冷。每一个季节里都有值得让人回味的风的瞬间。
人生不也似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时候清清浅浅,有时候狂风大作。风暖时,就伸手去触摸每缕风的温柔;风微凉时,就裹紧衣衫;大风肆虐时,就躲在房间里看外面风起云涌时的畅快。既如风,就如风般洒脱。
路边的树枝摇起头来,树叶发出簌簌的声来,我知道,风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