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己的感悟
听完这一课,我会发现自己在孩子与我、他人、自己之间的几乎所有冲突里,虽然我是善意的,我是真心想要解决问题并帮助他成长的,但我深挖仔细看看我起到的并不是在解决问题或者帮助他提升处理解决问题能力的这个角色,而是激化矛盾或剥夺他很多体验成长的机会,无论孩子处于那种矛盾冲突我都是在把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摆在第一,急于的去让自己感觉舒服点不那么难受为出发点解决问题或来教他解决问题,且到最后又是为自己内心和谐而去放低姿态让事件和解平息,把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以及事件都搅在一起,连续四周的提升儿童情绪力课程下来让我看见,要想提升孩子的情绪力更多的是要“提升自己的情绪力”才能帮助他提升情绪力,否则谈“提升儿童情绪力”只是学形而不到神....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出现了我自己的思维都是拧巴不清晰,谈何去引导孩子......
二、举例说明
一、家里孩子与外界的相似大类冲突
家里三个男孩在外面玩经常会打架,不是我们家孩子打到别的孩子,就是别的孩子打疼我们,在这里不详聊细节,只分享我家孩子回家后,我们成人给到的教孩子去解决这类冲突的方法。分为两类,第一类(爷爷爸爸)不管在外面谁欺负我们(是指有人打我们),就是不要怕,一定要回击打回去,有人欺负三兄弟任何一个,特别是弟弟,更要三兄弟团结一起打回去。第二类(妈妈)先好好说话讲道理,如果没用,寻求大人帮助,但是如果是别人先动手打我们的,还是要先打回去的,不能让他觉得我们好欺负。其实男孩子之间会争执打架实属正常,但是我们在引导孩子的过程当中,全都是以自己的感受为思维引导线去教孩子的。所以孩子现在在外面真遇到被欺负或弟弟被别人欺负,要么就是不分轻重大小的打,要么就是躲在一旁不敢制止与保护,即便我们想教给孩子要有男孩气概,在外面我们不惹事但别人也不能欺负我们。到最后孩子也并没有我们去教导那个方向发展,因为不是从他们的角度去出发的.......
二、哥哥与妈妈之间的冲突
在哥哥上完篮球课骑车回家的路上,前5分钟我还在和孩子们说等会带着他们去商场迪卡侬玩,都开心的说好,回家要准备上楼时,我先下车并抱下弟弟,让哥哥提上自己的篮球包。
哥哥脱口而出:“为什么每次都要我拿包。”(有些烦躁不安)
我说:“你的篮球额,当然是你拿呀,有问题吗?”(在看见孩子不耐烦的样子并用抱怨语气说话时,我就已经被自己委屈的情绪带着在走并去回复孩子)
哥哥吼着说:“那你为什么每次都要给我装这么重的东西(并狠狠的把包往地上一扔)我就是不提,哼。”(因为包里面除了篮球以外还装着一个满满的保温水壶,会有些重,但是他提没有问题)
我当时就被气的无言以对(就搅在自己委屈难受的情绪里,就觉得你上篮球课我好心帮你装壶水,还要被你“吼”,而且你现在还是幼儿园,在大点还得了,都怪我自己平时没有教好你引导好,没有方法)
我知道我吼他打他没有一点用,但是我真的好生气,也狠狠的丢下一句:“好的,你不提,我提,可以了吧,弟弟走。”(就把他仍在楼下,自己甩脸子就气轰轰的走了,当时上楼就有些后悔了,我用这种发脾气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待他,而这种方式也会让他们吸收,当时就想马上下楼道歉哄他回家,不过,忍住了觉得应该也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冷静,但是又怕他以后气性更大更不尊重我,在这样自责纠结的矛盾中,自己也慢慢没有那么气愤了,想想自己还在要下楼一趟,因为我知道我是一直陷在自己的情绪里了,不过当时也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就是想先和解。结果一开门,哥哥就已经上楼,在电梯口了。
看他的情绪也已经没有之前那么激烈了,我说:“敬腾你回来了,我正准备下楼找你,刚才不好意思,是不是把你吓到了。
他嘴里小声嘟嚷着:“哼,坏妈妈。”
接着就开门往家里走,一进客厅,就趴在沙发上。这个时候我走过去,对他说:“在楼下刚才那样,你难受妈妈也很难受,我们可以抱一下吗。”(因为不想说教,但又不知道说些什么)当时他虽没有抵触,但也只是被动地被我抱着,想着自己已经这么主动了,他还是不抱我,然后说“你能抱抱妈妈吗,就像骑电动车一样在后面紧紧的抱着妈妈。”还是无动于衷,我当时还是蛮失落的,因为真的不知道说什么,脑子里是一片空白的,就想着抱抱不需要言语,就能化解刚刚的不愉快。后来,看他还是不动,我就走开了,并说,你什么时候想抱妈妈了再来抱妈妈。后来想,自己也别非要现在跟他聊,就他这状态也没用。自己转念,转移话题说:“哥哥你现在感觉还好吗,如果感觉不好我们就在家这样呆呆,如果感觉好些了,我们相互抱抱,刚刚说去商场的事,现在就可以出发了。”哥哥这才说:“想去。”并过来抱了我,就出发了。
我现在回想,就在想如果一开始我就看见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说:“哥哥,你是有些累了,如果累了不想提包,好好跟妈妈说话,我非常愿意帮助你的,好吗,那妈妈也有一个包要提,要是你累的话,你提妈妈这个小包,我提你的。如果都提不动,那这次就妈妈来提。”如果我一开始稳住自己的情绪,这样来回答,是不是就没有后面那么多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