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曾在春秋时期长期称霸,是春秋时期最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在其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名君、名臣、名将,也造就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晋国的建国与内乱。
晋的建国很有戏剧性,它的第一任国君是唐叔虞。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周武王逝世后,周成王继位。当时,周成王与叔虞都还年少,国家政务主要由周公旦主持。
一天,周成王和叔虞玩游戏,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珪状送给叔虞,开玩笑说:“用这个分封你。”不料一旁的史官却不管你周成王是不是年少无知、是不是开玩笑,赶紧如实把周成王的话记录下来,然后择了一个吉日,隆而重之地请求周成王封叔虞为诸侯。
周成王想了好久才搞清楚状况,苦笑说,我和他开玩笑呢,这怎么能当真!史官反驳说,天子无戏言,只要你说了,我们史官就应如实记载下来,并按礼节完成它。
周成王无奈,只好答应把唐封给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多里,是晋国的雏形和第一块根据地。叔虞受封于唐,因此称唐叔虞。
俗话说,饭可以乱,话不能乱说。无伤大雅的玩笑可以随便开,但原则性问题千万别开玩笑。特别是作为上位者,更应该谨言慎行,别乱开玩笑。
唐叔虞之后,晋国经历了七代君侯,终于来到了晋穆侯。晋穆侯娶齐女姜氏为夫人,生下大儿子取名为仇,被立为太子,小儿子取名成师。
公元前785年,晋穆侯去世后,晋国发生内乱,晋穆侯的弟弟殇叔夺取晋国的政权,自立为君,太子仇逃亡。四年之后,太子仇率领党徒杀了回来,袭击殇叔,自立为国君,这就是晋文侯。
晋文侯在位三十五年去世,儿子昭侯即位。昭侯即位之初,把曲沃封给自己的叔叔成师。
在当时,曲沃城比晋国都城翼城还大,成师被封在曲沃,已58岁,崇尚德行,晋国有许多老百姓愿意归附于他,因此被称为桓叔。有人因此说:“晋国的动乱就在曲沃。末大于本并且深得民心,不乱还等什么!”
晋昭侯在位七年,被大夫潘父杀死。潘父准备去曲沃迎接桓叔回来当国君,桓叔也想去回晋都,但晋人发兵攻打桓叔。桓叔失败,又回到曲沃。
晋人立昭侯的儿子平为国君,这就是孝侯。孝侯虽然杀了潘父,但对曲沃城的桓叔并未采取任何措施。所以,晋国内乱表面上好像已经平息,实则仍然暗流涌动。
果然,十五年后,曲沃庄伯(桓叔的儿子)在翼杀死晋孝侯。晋人攻打庄伯,庄伯退回曲沃。晋人又立孝侯儿子郄为国君,这就是鄂侯。
鄂侯只在位六年便去世,曲沃庄伯得到消息,再次兴兵讨伐晋都。这一次,周王室(周平王)不得不出面,派虢公率领军队讨伐庄伯,庄伯逃回曲沃。晋人于是立鄂侯儿子光为国君,这就是哀侯。
哀侯八年(前710),晋国侵伐陉廷。陉廷人和曲沃武公(桓叔的孙子、庄伯的儿子)共同策划讨伐晋国,俘虏了哀侯。晋人立哀侯的儿子小子为国君,这就是小子侯。
小子侯即位的第二年,武公派人杀死被俘的晋哀侯,第四年,武公又把小子侯骗去杀了,晋国公室对此却无可奈何,只能向周王室求助。
周桓王派虢仲讨伐武公,武公又逃回曲沃,晋哀侯的弟弟缗被立为晋侯。晋侯缗二十八年,即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再次发动攻打晋侯缗。
与以往不同的是,武公这一次学聪明了,他把从晋国夺来的宝器全部用来贿赂周厘王。周厘王因此对在晋国发动的内乱不管不问,后来武公灭了晋国,周厘王便任命武公为晋国君,并列为诸侯。
从桓叔成师被封于曲沃到武公灭晋取而代之,他们祖孙三代明确目标,不断发展壮大,历经六十七年,终于取代晋国成为诸侯。
当初,晋穆侯给大儿子取名为仇,给小儿子取名为成师时,晋国的师服说:“君王给孩子取的名,真奇怪呀!太子叫仇,仇是仇恨之意。小儿子却叫成师,成师是大名号,是成就他的意思。名字虽是自己命名,但事物却自有规定。现在,嫡长子与庶子取的名字正相返,这以后晋难道能不乱吗?”
晋穆侯之后,晋国果然发生了内乱。有人说,这就是国运,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但我们认真研究晋国内乱,其实不难发现,其内乱的根源并非由于名字,而是因为晋国对地方势力(或部属势力)未能加以限制,致使地方势力过于强大。而一旦地方势力坐大,其野心必然膨胀,反叛也就是迟早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