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哉.分享.岩茶制茶祖师杨太白

             (聆听故事,留住记忆。)

解放前,武夷山许多的茶农家都供奉着杨太白的牌位。每年开始采茶、制茶,先要祭祀他,求他“保佑”茶叶丰收,制茶顺利。那么杨太白是什么人呢?他和武夷山的茶叶又有什么关系呢?

相传杨太白的家乡遭了一场大水,他孤身一人逃难到了福建祟安武夷山。来到一个小村庄,帮人做点零活。他20多岁,正当壮年,有的是力气,做事从不偷懒,周围的群众都很喜欢他。

武夷山中终日云雾缭绕,雨水多,日照短,气候温和、湿润,满山遍野都是野生的茶树,谁也不知道它有什么大的用处,自生自灭,谁也不去管理它。听老人说,碰到荒年,没有吃的,茶叶比树皮、草根还要好吃一些呢。不过武夷山民有个习惯,认为这些茶树的叶子煮水可以治病,提神、消化、止痢、解暑,所以到谷雨前后,每家每户都要让妇女、小孩去摘一点回来准备着,万一有个小毛病,就拿来煮水喝。

有一次,杨太白跟着一群妇女、小孩上山去采摘茶叶,他挑着竹筐,见山峰青青,流水徐徐,他越看越想看,走了一峰又一峰,边走边采,也不觉得劳累,一直往前走去,只剩下他独自一人。到了下午,当他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才感到肚子很饿,疲惫不堪,精神恍惚,不一会就睡着去了。杨太白所采的茶叶,经过太阳暴晒,全部晒软了。当他一觉醒来,太阳已经落山了。山里天黑得早,他赶忙起来准备回家,他见竹佼里的茶叶都蔫巴巴的,用手去抖、去拨,因叶子枯连在一起,怎么也抖不开,拨不散了,但却闻到一阵阵清香。他随便抓了儿片叶子塞进嘴里嚼起来,越嚼越香,日中生津,精神倍增,也不觉得劳累和眼花了。赶忙挑着竹筐下山回家去。

武夷山群峰蒙上层层白雾,鸟儿叫着归巢,等到村里人家也都点上了烛火,太白才挑着茶回到家。武夷山的夜晚,虽是春夏之交,还是寒气袭人。他生火煮饭,灶火很旺,屋里暖烘烘的,等吃过饭,放在一边的茶叶又干了许多,一阵阵的清香溢出门外,全村的人都闻到了,感到奇怪,不知香从何来?第二天一早,才知道是太白家里的树叶香,都跑来看,一进屋更感到香气扑鼻。有的人一看,那茶叶,片片卷缩,说杨太白发疯了,说茶叶·被火烤成这个枯焦的样子,药性都掉了,不能治病。按照老规矩,山里人采回来茶,就要捣烂,揉成一团,晾干,装好即成药了,像杨太白这模样的茶叶,他们却还是头一回看见。

可是,把采来的茶叶制成药,按老规矩,不晒、不烤,放久了,有的就会发霉、变质、不能用,有的虽不发霉,但有一股冲鼻的青草味道,吃起来还会苦涩。而杨太白的茶,一年放下来用水冲服,不仅很香,吃来还有甘味,口里生津,还能治病。这消息一传开,来向杨太白讨茶的人就多了,有的要来治病,有的人吃上了瘾,每天吃一点,人就感到舒服,不吃就像少了什么似的。

杨太白不知经过多少年的实践、摸索,发明了做青、烘焙的一整套制茶工艺。杨太白制的茶为人们所称道,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武夷山人都跟着杨太白制茶,制出了许多的名茶,武夷山也出名了。这种制茶工艺,一直流传到现在,所以武夷山的茶农,把杨太白看成是制茶师祖,尊称他为杨太白君,传说他是天上的“茶星”下凡,家家供奉祭祀,表示不忘他的功绩。

          知识分享,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代顺治、康熙之际,福建武夷山区发明了发酵茶的制作技术。它是茶史上第三代制茶技术。它的发明为武夷茶开拓了国内、国...
    福茶之心阅读 1,088评论 0 7
  • 文心会友小酒馆第二次活动——让我听到你的回声 活动规则:以“回声”二字写一句诗或一首诗,必须原创,不得抄袭,要求诗...
    琉璃花楹阅读 576评论 1 10
  • 父亲是个平凡得再不能平凡的农民,同所有农民一样,或更甚于他们。他清瘦、黝黑,头发几乎全白了。他不喜欢穿新衣服,不喜...
    农民小伙子阅读 188评论 0 0
  • 几年前在一个博客写小文,写到珠峰,搁笔到现在。我无法用最贴切的语言去描述它,甚至为了准确地写出它夜晚天空的颜色,查...
    远晓阅读 621评论 1 4
  • 今天,与我的同事,还有我的爱人,分享了这本书的读后感。原来总是认为自己在干工作的时候。太辛苦!以前,领导派我干什么...
    真心爱礼阅读 19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