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读一本书,很多人一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人肯定了不起,很牛,今天我想把它拉下神坛,与大家共同拥有它,并为我们所有人所掌控,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即便慢,也可以一天一本书。
全民阅读已经开始慢慢觉醒,这离不开自媒体的运营和宣传,还有就是年轻人对知识的肯定逐渐增加,书本上的知识不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这说明我们都懂得学习了,而学习知识最快捷的途径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市面上也流传着各种经典名著,以及各类不同领域的书籍,甚至包括听书APP,还有影视解读,比如《百家讲坛》。不光是纸质的书琳琅满目,其它版本的也想雨后春笋一般百花争艳,各放异彩,为读书学习添加一份助力。
知识井喷的年代,对于知识的传播更加便捷和迅速,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就是如何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获取知识,如何甄别有用的知识,这成了现代读书人的头等大事。以前是没得选,现在我只想静静地看一本书,无奈书籍泛滥,好书坏书鱼目混珠,没有火眼金睛,真的不敢揽这个瓷器活,因此孕育而生的如何阅读,如何获取知识,方法论直接成为了大家追捧的利器,希望借助它们来为自己插上翅膀,自由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
言归正传,提到一小时读一本书,这个如何做到,是不是也是世面上流传的噱头,类似的还有7天掌握5万个英语单词,21天培养一个习惯等等。当你读过那些教你如何阅读的方法的书籍时,都会提及高效阅读,带着目的去阅读,坚持阅读,快速阅读,从大纲目的开始去阅读等等。今儿我与大家分享的这个一小时读一本书的方法也不是独一无二,或许你也可以在别的书里得到雷同的见解,《高效阅读》中好像也提及过类似的说法,我想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进行讲解,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多运用,为你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一份帮助。
如何做到一小时读一本书,你可以跟我这样做:
第一,了解阅读的目的,为了什么要看它,它可以为我提供什么服务。
阅读的首要任务是带有目的性的,我们不可能随便买一本书就拿回来看,一定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才去选择类似的书,这样我们就筛选掉一批无用的书,目标越精准,我们择书的准确度越高,我们选择也就更容易了,就像我们在买车时,把各种条件输入进去,系统就会进行匹配筛选,最后留下符合我们要求的车,阅读也是一样,选择对我们解决问题有效的书,不仅解决了资源泛滥问题,还节约了时间成本。
第二,头脑中要树立一个概念,我不要吃透书里每一个方法和见解,我只取一瓢饮,我只学习一个点,为我所用的点。
很多人经常会为了吃透书里的每一个观点和方法而不断的重复阅读,这样做不仅减慢了我们阅读的速度,也同样让我们阅读的数量变得少之又少。我知道你要说,读书不能贪图数量而忘记质量,一些大咖或者是知名教授学者都说不要不求甚解,走马观花,读书要认真仔细。这个观点看法没有错,但是我们来做一个假设,你读一本书,用了一个月时间来消化吸收,可能会得到其中50%的知识,因为阅读线拉长会遗忘,一本书读的时间越长,我们阅读的获取量会减少,书里有20个知识点,最后我们可能会得到大概15个(保守估计),换另外一种方式,一小时读一本书,一本书我只要学习一个知识点,对我最有吸引力的一个点足够了。你想想你可以做到吗?等同于一小时学一个知识点,应该很轻松吧!一个月,一天,你的知识点加起来有多少,肯定远远胜过精读的。
这里我重申一下,一本书可以重读,不是说一本书读完就扔掉,我们只限于一个小时获取一个知识点,可能下次我们寻找另外知识时,它又出现了,我们还可以继续获取别的知识点。书籍不像其他,它具有珍藏价值,可以重复使用,就像好多观点,以前不理解,等到有了一定阅历,你可能就会豁然开朗。
第三,快速浏览目录和序,寻找耳目一新的知识点,定位重点阅读,其它滤过。
拿到一本书,看看评价,然后再看看序,了解一下这本书大概讲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脑子里有一个初步影响,你也可以对它进行贴标签,归类,这样做方便日后寻找,谈及它的时候,你好立刻做出精准定位。
做好基本工作以后,那就浏览目录,看看每一章节都在说什么,一般现在的书的标题就是本章的中心思想,寻找对自己有用或者感兴趣的章节,重点阅读,其它略过。好多人问这样做,会不会浪费这本书的价值,我想反问一下,你读完一本书,你的收获或者你能分享的知识点有多少?你能传递出来的东西有多少?能为你所用的有多少?如果一本书,我对其中一个点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我可以讲出来,我就拥有了这本书的精髓,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不要贪多,嚼不烂。一个点了不起了。有的书读完了,什么也没留下,连一个点都说不出来,与其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如我抓一根头发,至少它是完整的。
第四,数量也能大过质量,就跟做买卖一样。
做读书就跟卖衣服一样,可能你的衣服质量好,但是价格贵啊!有的衣服质量不太行,但是价格便宜,它可以通过走量来和你高质量的衣服挣一样的钱。不要小看积少成多的特质,我们生活中常常被打败的就是那种不起眼的小蚂蚁,他们数量庞大,力量无穷。
读书也是这样,我们一小时读一本书,一天就可以读好几本,获得的观点自然不少,你精读一本书,从头到尾地阅读,相同时间内,你未必能获取一个知识点。知识就是金钱,时间就是金钱,我看不同的书,得到更多的视野和角度,你独守一本书,一个人的见解,你说谁的有效,谁的收益大。
现在好多书就是凑字数,一个观点重复说,举例,打比方,各种历史考究等等说了一遍,最后还不及你一个小时得到的观点精确,你是否感到被欺骗的感觉。除此之外,书里面好多观点是我们自身知道的,我们重复阅读,浪费时间吧!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事是,一小时读一本书,是有针对性的,方法论和碎片化知识的书籍适合,如果是来自第一手知识来源的书籍我们还是要仔细精读的,因为源知识是我们知识体系结构的关键节点,是根基和主干,不能马虎。方法论是联系它们的纽带,能连就连,不能连我们就通过阅读找出联系来。
希望大家多多阅读,用数量打败质量,一小时读一本书不在是神话,有了一个知识点就是你对一本书的理解,一本书的价值所在,专注于一点,才能产生更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