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苹果,真有人认为我说的是手机。
苹果作为一种水果,在90年代,就是我小时候是很奢侈的,那时候想吃到苹果要等到冬天,村子里来人拿麦子换苹果,怎么换具体记不清了,但那时候的苹果有红的也有绿的,很小,比我拳头大不了多少,看起来脏兮兮的,一旦换到手,就从袋子里直接拿出来,在衣服上擦擦就吃了起来。
到嘴里先是有股酸味,里面带着甜,浓浓的果香味,直到30多年后的现在还能记得他的味道;苹果皮比较厚,但是很香,最后都舍不得扔了核。
那时候的北方农村很多人还是种麦子玉米,很少有人大面积种果树,后来才明白,果树是多年生植物,由于农业政策,家里的地每年都变,今年在东边,明年在西边,张三认为李四的地好,李四认为王五的地好,就这样,年年换地,因此果树也就没法种了。
后来随着大家认识的改变,都知道经济作物赚钱,才开始种起了苹果树。
我们家种苹果树比较晚,很多亲戚都有了苹果吃,我就很羡慕。
在陕西,大面积的苹果种植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我都记不起来了,好像是我初中那会,种苹果的多了,大家在这方面就很有经验,育苗、施肥、修剪、打药、套袋渐渐地苹果长得越来越大;品种也不断更新,红富士也就成了现在陕西苹果的流行品种。
大苹果吃起来满口流汁,没那么酸,皮也很薄,但是再也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于是很多年我都不喜欢吃家里的苹果,大家也吃的很讲究,要削皮。
苹果每年春天3月份开花,5月就能看到苹果小样,到了7月,有些早熟的品种就能吃上,记得当时“黄元帅”真好吃,连皮吃最香。
苹果要成熟就到了北方的秋季-中秋节,摘下来的苹果成堆成堆的,红的晃眼,没有一点想吃的欲望。
苹果熟了,一部分随行就市就卖了,还有一部分存进果库,等着好价就卖了。有些苹果能存储到来年3月,再不卖就不好吃了,洛川的苹果最有名,不仅仅是好吃,关键也耐放,不用到冰箱,大冬天在北方几个月也不坏。
现在的水果摊,不管是在哪里,不管是在什么季节,都能看到苹果卖,有时候都忘了苹果什么时候成熟的,但是我能清楚的看出来苹果是新的还是往年的。
这两年随着电商发展迅速,苹果也在网上销售,每次成熟了都是父亲先寄给我一箱让我尝尝,我还是习惯不削皮直接吃,这样才能感受它的香味。自家的苹果我也很卖力的销售,关键是自己的东西自己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