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生意特别忙,忙到春节都无法回万县,郭纡青原计划回去娶小妾的计划落空了。三娘本来想带海英自己回去的,又怕一个人带孩子坐船麻烦,也就打消回老家念头,一家人平生第一次过了一个在外乡的春节。正月过后,万县托人带信过来,要郭纡青抓紧把娶妾室的事情办了,正好是开年生意清淡的时候,郭纡青决定回家把事情办好,三娘心里有气不愿意回去,郭纡青看着也不好说什么就带个把伙计自己回万县了,留下三娘海英独自在上海,好在店铺里面伙计众多,,他也就回去把人带来上海,估计前后个把月即可。
郭老板回到万县,第一件事还是把账目和行会的账房进行核对,算是和董事会汇报上海的工作,布行各老板每年都有分红,所以汇报基本也就走个过场。由于这几年上海市场一直生意兴隆,老板们投下的股金已经回本了,只要能拿到红利,他们对郭纡青也没什么要求。大家一起吃了一顿酒席,再恭喜郭老板迎娶小老婆。
公事完了,接下来就是自己的私事。帮忙的朋友最终还是没敢瞒着郭纡清,吐露实情,告诉郭纡青要嫁给他的不是最初哪位,姑娘死活不答应,于是她的叔伯堂姐替了她。郭纡青心里有点不快,不过他知道只是买个生儿子的女人,只要能生孩子,姐姐妹妹其实不重要,这个妾室根本没见过面,就算是看过相片也不太记得长什么样了。放下内心的不快,郭纡青安排娶亲事宜,那个年代娶个妾室也是正常的事情,只是毕竟不是正房,所以一切都不能太过张扬,娘家雇人一顶小轿,娘家哥哥陪着送到郭家,几个朋友吃个喜酒也就算过门了。圆房几天后,郭纡青陪着回门,算是认识一下娘家人,娘家男人们看到郭老板来了,虽是姑爷矮一辈,但言语间也是阿谀奉承之态。
这个小妾娘家姓何,女孩地位低下,一直也没有名字,姐妹间排第二,大家都喊二姐。嫁给郭纡青时十八岁,按着正房陈正惠的名字,郭纡青给二姐起名何二惠,以后孩子都喊她何姨娘。
万县没什么事情,郭纡青办完公事私事自然急得要回上海,现在他越来越觉得上海才是他的家。采办好运去上海的土产,联系熟知的轮船,郭纡青带着何姨娘启程回上海。
刚刚回到上海,郭纡青又收到一个好消息,三娘又怀孕了,郭家有后的希望又多了一分。何姨娘初到上海,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三娘怀孕正好让何姨娘来带海英,也算是当个实习母亲的角色。海英虽是个女孩,不过脾气却是相当倔强,稍有不如意便是大吵大闹,加上又是郭纡青的第一个孩子,有些宠爱自然在所难免,三娘管着还有些害怕,现在面对一个自己还算是个孩子的何姨娘,常常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有时也惹得姨娘偷偷流眼泪。
三娘渡过怀孕初期的不适,眼见何姨娘也带不好海英,于是还是自己来管海英,平时的家务就让姨娘去做,一个店铺也有几个伙计,天天三顿饭菜也让初来的姨娘每天忙前忙后的辛苦,好在郭纡青不是那么讲究的人,粗茶淡饭也就可以,老板如此何况伙计们,一家人相安无事在一起生活着。
1935年中国北方发生一连串的大事,多是中日的摩擦事件,不过远在北方的事对于大上海的影响倒是不大,只不过四川的桐油猪鬃生意越来越难做,政府常常会征用,说是战略物资,郭纡青也不太敢从四川发货到上海,今年已经两次在运货期间被查扣了。上海市场上的布料多是东洋货,也有不少西洋呢料,不过这些西洋货价格贵一般人买不起,所以东洋布料是最好买卖的,利润也高。只是目前的中日关系实在紧张,时不时就有青年学生上街抗议,抵制日货,一不小心还被学生砸了店铺烧了货物。为了减少麻烦,郭纡青多找本地厂商拿本地货,就算是东洋货也想办法把商标等标签弄掉,虽说是经营上有些困难,不过仍旧是生意的好时光。
看着三娘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郭纡青内心越来越期盼这次能有个儿子,这样自己郭家不旺的香火总能延续下去。何姨娘经过几个月的生活洗礼,褪去小女儿家的青涩,越来越有成熟女人的味道了,不久新的好消息也来了,何姨娘也有了。郭家这个一大一小的两个堂客的肚皮之战开始愈演愈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