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璐 宜昌 焦点网络中级七期 原创持续分享第258天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儿子早早起床了,陪他去学校。还没走出小区,儿子就嫌书包好重、走路好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我却着急着怕迟到,边跟他鼓气,边催着他往前赶紧走,着急的心态好像又违背了正念的理念。
对于我来说,也成为我人生起航的第一天,一天的学校生活让我充满了好奇,一个爱调皮捣蛋的孩子能安安稳稳的在学校度过平静的一天吗?我又开始焦虑了。
早上上课期间,老师们边上课边为孩子们拍摄视频发给家长,明白家长们关心孩子的迫切心情,并承接了幼儿园老师们生活上的照顾,还兼顾着学习的任务,实在不容易。视频中看到儿子上课懒洋洋的样子,不知道是否认真听讲。午餐时,吃饭的劲儿却始终那么认真,对于他来说,吃饭是最神圣的事情,认真的吃饭,一口一口的咀嚼,没有人能打断他,这种态度如果能用在学习上该多好呀。午睡对于他来说,总是那么困难,从来不爱午睡的他,今天能睡着吗?
放学回家了,开始计划与他斗争的第一天,如何将这个顽劣的小家伙转变成爱学习的好学生呢?
家长的威逼,让孩子被动的学习,只会认为学习是为爸爸妈妈学,为我们的人生在学,并没有自主学习的动力。我们做家长的需要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自主学习,爱上学习,让学习成为他自己的事情,成为他应做的事,而不是家长一味地催促、胁迫、交换条件来提高学习。
说起内驱力,听起来很陌生,但每个人都是具备的,内驱力是什么呢?
关于内驱力,瑞士著名哲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将其与集体无意识联系起来,他始终强调集体无意识是建立在集体观念的基础上的,并以“生命驱力”为前提。
内驱力通俗来说,跟我们所说的需要相似,但需要是人的主体感受,而内驱力为行为的一种动力,两者虽然不在同一种状态,但密不可分,只有通过需要来产生驱力,而驱力是需要寻求满足的条件。与动机、诱因密切相关,内驱力存在于机体内部,诱因存在于机体的外部,它们相互作用产生的行为就是动机。当内部受到一定刺激,就会产生各种需要,当无法满足时,内驱力就会产生,引起刺激,最终需要得到满足。同样的环境和机制,为什么有的人不断超越自我,成就辉煌;有的人却原地踏步,甚至退化被淘汰?有一条流传甚广的句子: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乃压力,从内破壳曰成长。
比如:同在一起上班的同事,每天上班的工作都一样,做该做的事,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但下班后,有内驱力的人在阅读、写作、参加培训班听课。而没有内驱力的人在追剧、玩手游、泡吧、撸串、刷朋友圈、刷微博。
内驱力可以使人们对获得有价值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不是让他们为各种外来的奖励所左右。认知内驱力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互惠的,它对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的成果又会转而增强内驱力。
那么如何提高人的内驱力呢?
1、首先,我要清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内心需求什么,只有找到自己的真正需求,才会有动力一直深挖下去,直到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2、不能空想,目标不能太大,让我想到焦点解决心理治疗中的一小步,具体化了,每一件事、每一个目标,要触手可及,但又不能轻而易举得到,需要使那么一点劲儿,让人看到希望,享受成功后的喜悦,尝到成就感的滋味后,就会更愿意推动自己往前走,内驱力的动力就会越来越足。这个时候,就产生内驱力了,此时所做的事情就是他自己热爱的事情,笃定、自信,并有强大的内心不受外界负面信息的干扰,不在会因为外在诱惑而去行动的想法了。
3、村上春树的作品大概很多人都很喜欢,他的“体能强化法”也是内驱力的提高方法之一,最直接,最简单。
坚定自己,了解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追寻它,用催眠的方式,给予自我暗示,身心合一,用精神需求替代不合理情绪,转化不合理认知,产生有效行为和思维的转换。
村上春树有句名言:“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孩子的内驱力也是一样的,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增加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不是通过外驱力,非孩子本身的内在力量去学习,掌握知识,比如家长的胁迫、诱惑、条件的要求、催促,又或者老师的要求等等。
不断激发孩子的内在力量,因为努力学习掌握了一些知识,通过这些知识获得了一些新的收获,比如《开学第一课》中通过科学试验研究出无壳孵化小鸡,如果小朋友们亲手制作,并能成功看到小鸡的诞生,那么这群小朋友就会对科学试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亲手完成这样伟大的试验,并通过他们的双手诞生出一条生命,是多有意义的事呀,这样的成就感就会产生内驱力,从内在激发潜力,让孩子们越学越感兴趣,再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引导、支持,慢慢走上人生的新道路。
孩子的教育,家长的智慧,没有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番成就!
理解孩子、关爱孩子、尊重孩子,是我们家长的首要目标,没有这些为前提,我们的爱只是自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