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十三邀 第一季第一集 许知远对话罗振宇
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腾讯视频上的一档对话类节目,叫做《十三邀》,简介上写着:寻找13位具有模板作用的个人,向他们发出邀请。请求观察他们的行为,请求他们分享个人的经验和心得。提供正在发生的样本,探求中国发展的切片。这个节目,是许知远对时代做的思考。我看了以后觉得很有意思,便决定观看一下这个看起来挺有深度的节目。
01
第一集是许知远采访罗振宇,之前我对罗振宇这个人的看法,第一次知道这么个人,是他的逻辑思维,后来又出了得到,仅此而已。之后因为《奇葩说》,了解了一部分的罗振宇。我觉得他是个纯粹的商人,比较功利,略带虚伪,但是还是很佩服他一直坚持他每天的60秒输出内容。在节目开头,许知远说出了一段自白,也是做《十三邀》的初心:
1、每个人都是带着成见来看世界的,如果你不带着成见,那么你对世界,就根本没有看待方式。
2、我是一个不太靠谱的作家,试图捕捉时代的精神,却又常常厌恶,时代的流行情绪;
我是一个勉强的创业者,努力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却又不完全相信,商业的逻辑;
我还开一家书店,书店里只卖我想看的书。
我对这个过分娱乐化、浅薄的时代,心怀不满,希望打破大家思维中的惯性;
我也想了解,这个迅速变迁的时代的,新的动力、新的情绪,与人们的内心世界。
我会带着我的偏见出发,等待这些偏见被打破,或被再次印证。
3、可能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让我非常兴奋又疲倦的时代,兴奋和疲倦的来源都是相似的。这么多层出不穷的新的事物,全球的各种信息碎片,不同时代、不同空间,都同时向你涌过来,然后你不知道如何消化,所有这一切。
02
在采访前,许知远与三位年轻人交流了一下,这三位对罗振宇的评价:
1、罗振宇的粉丝,大部分是本科以上的高学历人群。
2、我觉得他是很有知识含量的一个网红。
3、是很有知识含量,但是好像很能忽悠人的样子。
03
在采访期间,我整理了罗振宇对许知远问题的一些回答:
1、在这个时代,认知是人之间的唯一壁垒。
2、我就干一件事,就是把成本用足,让大家的知识视野急速扩张。
3、我不管干什么,我一定要把自己这张胖脸露出来,将来可能会有机会的。
4、整个行业的价值,在往人身上转。百家讲坛,去掉易中天和于丹,那个节目什么都不是了。《实话实说》,小崔走了以后,这个栏目的收视率是断崖式的下滑。所有的事情都在告诉我,一个警醒的信号,就是这个行业的价值,已经不着落在组织身上,而是着落在一个具体的个人身上。
5、所谓的工匠精神,我理解就是,公开自虐。
6、这个时代可能,我们这种人存在的价值,也许就在于,不断使用全身力气,去打破一些人的信息茧房。
7、知识第一次喂养了我,就是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
8、这个世界,其实我们在追逐效率,其中就包括,提升自己体验,丰富自己知识的效率,而互联网,就是解决这个空间问题,它让你在一个地方,足不出户,可以高效率地体验。效率就是这个宇宙的总法则。
9、整个社会的进步,是以死人的方式来实现的,觉得信息负载过重的这一代人,你会死,你死了就没有这个抱怨了,然后新生的那一代,他从小就在这个环境里长,没有这个抱怨。
04
在节目中,许知远总结了罗振宇为什么成为罗振宇:
1、狗屎运
2、野心
3、不犯懒、不犯浑、不犯倔
05
在节目中,许知远对罗振宇的评价是:
1、我录节目是很随机的,可能今天下午想起来,就录一下,可能我三四天都没有兴趣就不录了。但罗振宇做到了,几乎每天都会坚持,像时钟一样精确,这种对自己是不是一个巨大的折磨,有时候我也不免同情他。
2、他是一个卖胶囊的人,他把知识放在胶囊里面,速效救心丸,然后你就吃下去。
3、有时他为了拼命地捍卫自己新的商人的姿态,来说出一些故作的狠话;一个是他可能那个内心,安静的自我,曾经被杜兰特、《离骚》点亮的那个自我;和那个渴望进入更大的商业游戏中的那个野心勃勃的自我,仍然要在彼此间继续地争斗下去。而这种斗争,也像是这个时代的某种缩影每人心中可能都有这样两种不同的力量。他像一个焦虑时代的心理按摩师一样,做一种精神的按摩。
06
在看完这期节目后,虽然对罗振宇这个人没有什么改观,但是得到APP还是很不错的产品,里面的讲师们,比如万维钢,武志红,薛兆丰,真的很棒,这些北大或者留美的牛人的课程,推荐大家多去听听,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反感罗振宇就抵制这个应用。还有节目中提到的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推荐去搜索看一下。如果找不到,可以私信我要这本书的电子版,我看到会回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