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刀客王静在简书上发表的《格律之“撞韵”、“挤韵”和“连韵”》一文中提到的四首律诗分别是: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堂成
唐 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使次安陆寄友人
唐 刘长卿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捉刀客的文章说,王诗中的“岸”字,韩诗中的“处”字,分别撞了本诗的韵。杜诗中的“巢,嘲”连韵,刘诗中的“萋,蹊”连韵。
对于捉刀客的观点,本人实在不敢苟同。若从新韵的角度看,它们确属于撞韵和连韵。 但,古人作诗,是以平水韵为韵。从平水韵看:
王诗中的“间,山,还”三个韵脚属于“十五删”韵部,而白脚“岸”字属于仄声“十五翰”韵部,二者不在同一个韵部, 所以并未“撞韵”。
诗中“南”字,从新韵看,和四个尾字同属于“八寒”韵部,似乎又挤了韵。但,“南”在平水韵中,属于“十三覃”韵部,所以,也不挤韵。
韩诗中的“酥,无,都”属于七虞(平)韵部,而“处”属于六语(仄)和六御(仄)韵部。所以,也不撞韵。
杜诗中的“巢,嘲”,说它押韵,有平水韵为据;说它连韵,则这二字必是同音字,说它是同音字,何以为证?我们知道,很多字,古今读音并不相同。杜诗中的“巢,嘲”二字,虽在同一韵部,但,很可能当时并不是同音字,说它连韵,证据不足。
同理,刘诗的中的韵脚字“萋,蹊”,也未必是连韵。
若以捉刀客的观点来看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其结论必然是“这是一首首句出韵的诗”(这是一首仄起首句入韵的七绝) 。 其韵脚的三个字“斜,家,花”在平水韵中,同属于“六麻(平)”韵部,所以,《山行》是完全合律的一首七绝。其中,“斜”字在古代可能读“xiá”,证据之一是,现在晋南很多地方的土话就读“xiá”。
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原因是,忽略了同一个字,今古读音可能不同,不能以今之读音,度古之诗词。否则,必然觉得很多古诗词不合律。
注:捉刀客原文可在百度上搜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