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崇高,叫折腰

陶渊明走了,带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决绝,采菊东篱,归田园;植杖耘籽,耕南山。他远离了车马的喧嚣,依偎在心灵的净土,挣脱了束缚,拥抱了自由。烈性刚肠不折腰,满园尽带黄金甲,这固然赏心悦目,默然隐忍历冬寒,万紫千红总是春,又何尝不是更大的人生乐事呢?有一种崇高,叫折腰!

小人俯首喻于利,君子折腰喻于义。为妻儿老小折腰,此谓恩义情深;为普罗大众折腰,此谓兼济天下,为未竟事业折腰,此谓忍辱负重。在陶渊明选择挥手自兹去,轻舟过重山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在历史画卷的深处,一批仁人志士,折出了伟大,弯出了脊梁!

司马迁折腰了,一场无罪辩护,惨遭宫刑捆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样的境遇,怎一个辱字了得!既然获耻于庙堂之高,为何不寄情于江湖之远,就此挂印归去,沧海逍遥?在那样的奇耻大辱面前,他完全可以将史官的责任抛之脑后,无人非议,但司马迁选择了向现实折腰,向皇权低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如果没有司马迁的折腰,何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洪篇?现实让他遍体鳞伤,是他的忍痛折腰,让他的伤口长出了翅膀。

苏轼折腰了。“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苏轼的自嘲,同时也是他坎坷经历的写照。作为“被贬专业户”,他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宦海浮沉,风吹浪打,宋人口中的天之骄子,文坛奇才能忍受命运这般无情的嘲弄?出人意料,我们眼中恃才傲物的苏轼折腰了。纵使一肚子不合时宜,纵使满目的明枪暗箭,纵使终年的羁旅漂泊,他忍了下来,他的身后是官场的风吹雨打,他的面前是百姓的笑靥如花。他一路折腰,从北到南;一路高歌,经冬复夏;一路芬芳,海角天涯!

司马迁和苏轼无疑是伟大的,受常人所不能受,忍常人所不能忍,即使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他们牺牲了小我,成全了大我,在历史的长河里,在百姓的泪水中。他们折下了腰,却在灵魂上树起了永恒的丰碑。

折腰,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眼光;折腰,是“小不忍则乱大谋”的睿智;折腰,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通透。

当秋风起,菊花香,夜微凉,不知独倚南窗的陶渊明,会作何感想?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最大的谦卑莫过于能意识到身边所有的人其实你都无从判断。人生最大的领悟就是彻底的谦卑。——蒋勋 1 周末和闺蜜逛街...
    睡前说情感阅读 699评论 11 20
  • 亲爱的自己: 因为手臂痛,情书群里请假了一周,公司里请假了3天。这次是蛮长的一次修整,多数时间是平躺在床上,让脊椎...
    毕丹丹阅读 165评论 0 2
  • 此刻北京的雨,是最喜欢的,不仅带来凉爽,还有泥土清草的味道。 天很亮,不压抑,淅淅沥沥的小雨,像根根银线,温柔的打...
    西夕木阅读 311评论 0 0
  • 今天有个念头在头脑闪现,这个念头是“晚上到时间交不出作业也正常,交50块钱,在认真写一篇吧,或许交的钱多了,能更加...
    国瑞阅读 15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