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收山

喜欢美食,可是好像还没有什么美食能让人念念不忘,仔细在脑海里回想,觉得最好吃的,也只过是母亲做的那一碗,家常面。有人说,怀念某种食物的味道,不过是因为,曾经吃食物的当下。

《收山》讲的是北京厨子的故事,最初吸引人的一是因为美食,二是因为这个序:

“也许很多人都和我那些同学一样,觉着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有数不清的事情要做,数不清的东西要抓在手里,这辈子他才赚了。其实未必,真正刻在你心里,在你记忆婆娑的那一刻,映在眼前的,不过还是那一两个瞬间而逝的画面而已。他们曾经于某段时光,停留在你的生命里,就此扎根。我想,这样的画面,就是宿命,是任凭你穷尽一生,千辛万苦,都不会改变的。因为有它,你才所以为你。”

故事围绕屠国柱展开,娓娓道来。

一、是坚守还是妥协

葛清是个奇怪的老头,顽固、死板、不近人情、一意孤行,老头子活了一辈子,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坚持烤鸭的每一道工序,可是最终鸭房没了,晚景凄惨。

屠国柱年轻时热血方刚,他一直想做宫廷烤鸭的传人,最终如愿以偿。可是在时代的发展中显得格格不入,他的做菜容不得半点马虎,他坚守,容不得半点瑕疵。故事的最后,他蹲回烤鸭房熬中药,直至被单位辞退。

邢丽浙是万唐居的会计,她负责的帐,一分是一分一毫是一毫,丁是丁卯是卯,不管是谁一点情面都不给网开;精明如她,也会在年老的岁月里,向岁月作出妥协。

看的见的,看不见的,都顺着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趋势。计划经济变成市场经济,餐饮不简简单单的是餐饮,一切都不可逆,一切都不可转。

二、吃的是菜做的是心

中餐不像西餐,每一种食材都有严格的分量。可是中餐一样有严格的程序,但即便遵循了这些程序,做出来的菜依旧不同。吃菜的时候,其实能吃出做菜人的心。

“肉片被他轻描淡写地划进锅里,转眼间,桂花开,像是挥抖水袖的奇女子,戏出白色绸绢。水袖变成鹅黄的照晚残云时,老人眼到手到,即刻捞出,让油走干。”

冯炳阁精于吊汤,一锅汤可以守上好几个小时;陈其是冷荤方面的一把手,食材在他手下翻飞,变幻成各种模样,精彩异常;田艳在腿上铺布,在众目睽睽中切起肉一点不带含糊……

三、少来夫妻老来伴

人活的久了,被生活打磨太多,年轻时候的戾气就慢慢收起来。

年轻时候的冯炳阁多硬气,谁都不服,一道菜错一个步骤他立马连盘子带菜掀到墙上。后来为了吃顿好饭,忍气吞声,腆着脸混进别人的宴席。

屠国柱也是,刚到店里的时候血气方刚,总想着帮所有人,坚持所有原则。最后他坐在会议里,听着马经理花枝招展的语句,忍气吞声一句话都不说。

无奈时代变,大家也都变。

像老去的刑丽浙,跟屠国柱爱过,闹过,最后端着屠国柱在烤鸭房里熬的中药还是忍不住感叹一句“少来夫妻,老来伴。”情呀,爱呀,坎坷风雨,经历过年轻时的波澜壮阔,那叫夫妻。老了不说爱,也没有可以吵的架,你为我熬中药,我给你讲讲故事,彼此陪伴就最好。

一个时代的变迁,总有一些东西会消亡,新生事物会取代传统传承,而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也是因为这样的内在动力而不断地向前。《收山》整个作品的主轴和主线便是这样的变迁,人伦之常,坚持的、顺应的都是在风云际荡之中的寻常。

这书里这么多好吃的,本该读得有滋有味。没想到最后还是更多心酸,特不是滋味。书本身其实写得挺好。我就琢磨,为什么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摘要 中药材是陇西县的...
    guoaiqiang阅读 11,347评论 1 8
  •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目 录 摘要······...
    guoaiqiang阅读 11,172评论 0 5
  • 曾经听很多人讲过暗恋故事,或心酸,或美好,或痛苦,或无奈……,也曾听过很多关于暗恋的感怀,其实暗恋并不是真正意义...
    池乔阅读 2,80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