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回头看见光-真的能解脱吗

这个姑娘只有23岁,从年龄上讲,可能才刚刚大学毕业,还算是个孩子,就在初出茅庐的第一场仗里,灰飞烟灭了。

作为一个母亲,总是习惯性的把事情代入到自己的情境里,

抛去“老师”这个职业不谈,她的遭遇,很多上班族都经历过,如果我的孩子遭遇类似的经历,我该如何让她知道跟生命比起来任何事情都微不足道呢?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中提到,家长的过度责备,会混淆孩子的价值观。

比如说,孩子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家长就大发雷霆,凶恶的语言张口就来: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好,养你有什么用。

家长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打碎杯子的后果很严重,就像孩子打断了你一条腿一样。而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打碎一个杯子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最多有点不愉快。

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孩子就分不清哪个更严重了,遇到点挫折就仿佛天塌下来了一般。就像评论里有人痛心疾首的说:“傻姑娘,换工作啊,怎么能寻死呢”

引导学会孩子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让孩子少走很多弯路。



《在舒适区自律》这本书里提到了这样的情景:如果领导肯定你的工作,把你夸的像朵花似的,哪怕暂时不能升职加薪,哪怕现在的工作很苦很累,你也会对这份工作充满希望,每天干劲十足。但如果领导天天挑你的毛病,说你这不行那不行,你就不愿意好好干,甚至连上班都觉得痛苦。我想压到这个姑娘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领导在她的全班学生面前批评了她吧。所以让这个姑娘感觉崩溃的,不是授课以外的会议,检查,评比,而是没有正向的激励。

也许有人会说,谁有那么好命,就能碰到一个懂得正向激励的好领导,没错,成年人不能指着别人的激励来活着,那就自己跟自己说“你很好”。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激励,能帮助孩子积极面对挫折。

曾经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过这样一个观点:西方人选择轻生,大多是为了让自己解脱跟旁人无关,东方人选择轻生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赌气和惩罚他人。看着女孩充满怨气的遗嘱,难道她不想让相关领导受到惩罚吗?可惜,就算有关部门已经介入,就算她在遗嘱和聊天记录里面提到过被要求三次写宣传稿,被喊去数石榴,这些都是些无关痛痒的记录,对相关领导根本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说句不客气的话,她的死毫无价值。

生活在法治国家,是可以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我们要学会的不是赌气,寻短见,而是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引导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能帮助孩子变得更勇敢。

这个世界可能有些事情暂时看起来不是那么公平,如果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是再好不过。如果因为某些不可抗的因素暂时的受了委屈,我们没有必要放弃自己,反而要让自己过的更好,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是绝对不会缺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