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东老师浑身都是“宝”,两天的课程听下来,对郝老师的专业学识、专业敏锐度和思维的严密十分钦佩。
这两天还在整理课堂笔记,顺带总结了第一次课程的心得体会。
1.““标准化”概念的提出。这个概念的提出让我震撼,在我的认知里,教育应该是有因人而异,不可复制,更从未想过能有“标准化”,郝老师打造的“标准化”模式,接地气,可复制,实用性强。
2.格局大,视野才不会窄。郝老师说可以把它当做一种职业选择的方向,而不仅仅是用来服务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格局大了,看问题的视角才与众不同。
3.“事件角度”切入的思考模式。这种问题的思考方式颠覆我以往的认识模式,以前遇到问题总喜欢揣摩背后的原因,,有时候就让自己陷入“死循环”中,完全解决不了问题。“原因很重要吗?”有时候人为什么会去做这件事,连自己也说不清。”
4.还原事件真相。越具体越逼近问题根源。
5.咨询师的责任不是替家长做决定,而是给予专业的建议,告知家长选择后可能面临的风险。
6.知识结构化;碎片化时代,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系统地学习,向“碎片化”说不。
7.咨询师的任务不是替家长做出决定,而是带领他们吵着完美的家庭管理状态前进。当然,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必须接受父母的不完美,要知道家长思维模式的转变、管理水平的提高、习惯的改变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何况家长还面临着生存压力、职场竞争、家庭经营等到现实问题。当家长信誓旦旦地“保证配合”时请不要盲目乐观。如果家庭教育如此简单,为何孩子会出现这么多问题,而且存在的时间这么长。坚持改变、真心提高的家长只是少数,这样的家长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会与众不同。至于那些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一般的家长,意味着他们的孩子成才的概率在降低。这个社会能成才的人毕竟是少数,社会规则是如此的,你只能接受。当家长信誓旦旦地“保证配合”时,我们指导师的责任是提醒家长,别那么快下结论,要改变,还挺难的哦。只有保持足够地清醒,才会足够专业,也才不会出现指导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8.重温学生时代手写笔记的感觉。经过自己一个字一个字记录辛苦得到的东西,自己才会加倍珍惜,课后才会认真地整理、复习。正如老师们所言,用手机拍PPT或直接把PPT发给大家,这么么容易得到的东西,自己是不会去看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触觉、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