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一直认为自己拙口笨舌,跟演讲或是辩论是无缘的,只有羡慕别人的份儿。别说演讲了,就连家宴上的祝酒词也都是在妈妈一再鼓动下,才红着脸说上几句。每当面对很多人讲话的场合,我就开始紧张得大脑一片空白,话都说不利落。所以,我对演讲总是望而生畏,印象中大学做过的两次英文演讲,也是糟糕透了,恨不能抹掉那段尴尬的记忆。
还记得2016年,我第一次在父母沙龙做分享人,整个人紧张得身体僵硬,表达语无伦次,计时员提醒时间结束,我都还没有讲个所以然。三年多过去了,从默默听别人讲到可以在几百人的微信群里做公益分享,我进步确实是挺大呢!浩途俱乐部创始人海文颖女士说,我们都是在走路中学会走路,做得足够多,就会做得足够好!相信演讲也是如此,是一种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可以练习提升的能力。
第一次听说头马,好像是2016年。第一次听小伙伴介绍头马,好像是在2018年。在朋友圈中看到朋友分享的海淀一家头马俱乐部,好像是在2019年底,没想到,第一次完整体验竟到了2020年的6月。因为疫情原因,线下活动改为zoom线上会议。
第一次了解到头马的玩儿法,整个流程设置非常明确、清晰、完整。活动分两个半场,每半场不到1个小时,中间会有休息和合影。每个半场活动,既有即兴演讲又有备稿演讲,演讲之后除了对演讲者的采访还会有点评。此外,整场会议还设置了哼哈官、语法官、时间官、总点评等活动角色,在会议结束之前,每个角色都会有详细的报告,以方便大家精准提升和改进。
体验当天的话题很有意思,跟俱乐部的五周年庆有关系,主题词有“五年”,还有“错过”,非常有代入感,让我不禁也开始回想那些年我曾经错过的。辩论的话题也很有意思,让我也不由地思考着:错过到底是一种美,还是一点儿也不美?
这次体验非常最大的一个收获是王鑫老师的点评,她对整场即兴演讲的点评都聚焦在如何有一个好的开始上,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让我看到原来可以有这么多方式开头儿。有开门见山型的,有对标型的,有发散联想型的,也有设问型的……自己在听的时候很容易忽略到的细节,经过王鑫老师的提炼和总结,突然有种被提点到的恍然大悟的感觉呢!果然是高手!不禁赞叹!
除了王鑫老师之外,俱乐部的很多伙伴都让我印象深刻:文艺的热情、宗彬的亲和,雅宁的干练、佳星的机敏、小狮子的逻辑、勇哥的儒雅,张杰的沉稳、佳佳的细致、杨春的认真、秦凯的感性,宗华的宽厚、张伟的真诚、胡婷的文静,王苑的利落……每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冥冥中感觉跟这个俱乐部是有缘分的!接下来,我还要继续体验几次,有机会还要认领角色,深度参与, 并尽快申请成为他们的一员。我相信,三年或者五年后的自己,也能像那些优秀的小伙伴一样自如流畅地分享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