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成傻瓜,笑回少女。在2016的最后一天,看完《28岁未成年》,留在脑海的是女主17岁的不羁和勇敢,也是28岁新生后的坦然和自我。
《28岁未成年》是张末的一部导演作品,作为老谋子的女儿,自带光环的导演宣传,加上这部电影之前就被剧透过,豆瓣上也是差评满满,所以也没打算去电影院看。
说实话,电影是很典型的商业电影,能看出在讨好观众,剧情也是BUG多多,说的是28岁的未婚女青年凉夏和相爱十年的男友面临感情危机,误食神奇巧克力,思想回到17岁的自己,在一系列事件中逐渐重新找回自己,追回真爱的一个故事。演员的演技也没能感觉很抓人,倪妮很美,但是已经看不到她在《金陵十三钗》中那种摄人心魂的眼神。霍建华,老干部戏份不多,没什么表现,马苏的喜剧角色也是差强人意。
但是,电影的一些小细节,真的让人想到曾经的自己。17岁的恣意妄为,17岁的无惧无畏,17岁的敢爱敢恨。青春电影的滥觞让我们在回忆过去的时候总有几分无奈和可笑,我们的青春没有校花校草轰轰烈烈的爱情,可能只是默默喜欢那个每天和你找茬的坏学生;我们的青春没有那么多的一言不合就动手,可能只是先冷战当彼此是空气再后来忍不住和对方嘻嘻哈哈;我们的青春是伴随着老师的“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一届学生”的评语和薛金鑫、王后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轮番轰炸。
比起17岁,其实我印象更深刻的是我们的16岁。那个时候,真是最叛逆的时候,每天都有一种“你们这些愚蠢的人类”王之蔑视的气质,不然就是时刻践行着中二少年该做的N件事。突然发现,原来我的16岁已经过去5年了,这段时间,我度过了枯燥的高中和废材的大学。刚刚接触社会的一地鸡毛,简直感觉自己的28岁会是一个埋头工作,不懂生活的“妇女”。生活中有很多成熟温婉的女性历经岁月愈发迷人,但是事实上,当我看到出言不逊、咄咄逼人、尖酸刻薄、斤斤计较的同性长者,我总是很害怕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有人批评高晓松的诗和远方,说父母尚在苟且如何谈诗和远方。我不否认刚刚进入社会,一切都和自己想象中不一样,房租水电、柴米油盐,每天被心中的傻逼老板和客户折磨,回到家只想瘫成一块烂肉,更别谈其他了。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同龄人乃至说更小的零零后因为某个机遇或一夜成名或功成名就,更加打击我们这颗早已被社会碾压的小心脏。我们只想要快速摆脱目前的窘境,过上财务自由的生活,有对生活说不的权利,也才有了“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戏谑。
有人说,喜欢回忆过去,大概是目前过的不太好吧。我想是我们走的太久,忘了初心,所以才喜欢回忆。16岁,面对懵懂的爱情,我们纵使被撞的头破血流,也无怨无悔,17岁可以写下我要上清华的宏大理想,纵然过着苦行僧一般的日子也甘之如饴。其实想想,不过是那时没有什么杂念,喜欢一个人,可能只是因为他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给了你一个灿烂的笑容;想上大学,可能只是想证实学姐学长们说的“上大学很轻松”是不是真的。
2016年的最后一天,我想起我的16岁,看着杂乱的桌面和未扔的泡面,原来我也曾经不顾一切爱一个人,原来我也曾经不计回报做一件事,原来我也可以不羁和勇敢。原来,生活就是那么琐碎,过多的诱惑让人迷失、妥协、盲从,却忘了最初的目标和意义。看了太多别人的人生,却忘了自己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像16岁,像N年前的你那样,有知无畏,重拾初心。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