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简明心】关于说真话

读《王阳明心学》让我明白很多事情,同时也让我开始思考很多事,比如成功、比如死亡。以前所看过的所有关于时间管理、人生规划的书都像是心学的衍生品。最近开始读第二遍,读到关于“慎独”的篇目时,突然想明白一件事,特别记录下来,也算留下一个脚印。

正之问:“戒惧是己所不知时工夫。慎独是己所独知时工夫。此说如何”?

先生曰:“只是一个工夫。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作伪,便是‘见君子而后厌然’。此独知处便是诚的萌芽。此处不论善念恶念,更无虚假。一是百是,一错百错。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界头。于此一立立定,便是端本澄源,便是立诚。古人许多诚身的工夫。精神命脉,全体只在此处。

这里的“立诚”,不仅仅是对他人诚,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诚实。这是长久以来我们对儒家经典的误会之一。就是把诚都理解为诚信、诚实。但是儒家学说被称为“为己之学”、“成己之学”,其实更重要的是,它是教人如何成为自己、成就自己的学问。王阳明所说的诚其实更主要的是对自己诚实。他所倡导的致良知,就是教人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良知就在内心。

这让我想起来今天白天觉圆师姐问的一个问题,真话往往不好听,那我们究竟还要不要说真话呢?我们当今社会往往把左右逢源、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称为会做人,但在心学里,这叫做小人“见君子而厌然,掩其不善”,算不上做人之道。真正的做人之道叫做“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就是要反观自己,诚实的对待自己的内心,成为真实的自己,这才能获得真正做人的快乐。

回到真话的问题上,我们不仅应该对他人诚实,更应该对自己诚实,说真话是发源于内心的诚和善,那么就应该是合理的。其实,我们怕真话不好听,往往是因为担心对方接受不了,反而怨怪我们,误解了我们的诚善之心。但是我想,我们诚实的面对自己,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又何惧他人的怨怪呢?我们只需要忠于自己,下一次继续对他(她)好,日久见人心,他(她)难道分辨不出么?若是真有分辨不出的,我亦无愧吾心。

当然,说真话的艺术也是随着修行逐渐提高的,达到了师父说的柔软和慈悲,想来真话也一定不那么尖锐,也就更容易被接受了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标准化工作记录了目前安全、高效完成作业并满足对质量水平要求的应用最广泛的工作方法。标准化作业定义了可以重复执行而且...
    William余锋阅读 11,545评论 1 5
  • 今天是星期天大女儿这个礼拜从青岛回来了。 大清早起来去市场买了葡萄,苹果,梨.....孩子回家了...
    于佳禾妈妈阅读 1,014评论 0 0
  • JavaScript中的一个机制:cookie。可以达到真正全局变量的要求。cookie是浏览器 提供的一种机制,...
    穿越人海遇见你阅读 2,76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