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中医问答(十五)《咽痛》

1. 咽与喉的区别是?咽为人体交通关隘,容易收到什么冲击?

      答:咽是咽的意思,也就是吞咽,喉,通于候,也就是气候之候,咽是通于胃的,主在食,在地气 ,而喉是通于肺的,主在气,通于天。

咽喉,处于阴阳分界之地,是上下交通的关隘,最容易受到寒气,热气,毒气的冲击。

2. 伤寒和温病的区别是?病因和治疗方案分别是?

答:伤寒:伤寒之后,人体玄府闭缩,无汗而热不得出,两三日之后,人体内便热气有余,上冲咽喉而咽痛。此时的证状是无汗恶寒、发热而咽痛。口不渴,说明体内津液未亏,此时只需散热即可。按伤寒治法,解其表而热气散,咽即不痛。麻黄汤、葛根汤,随证取用

温病,是体内本有郁热,相火不藏,体内化热多,热气表散不足,亦上冲咽喉而作痛。此时的证状,不恶寒而恶热,发热、咽痛,口渴。因温病体内郁热已多,津液必伤,故会见口渴。此时补津液,收相火,散余热,热去津复,则咽不痛。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可随证选用

3.  误用寒凉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该怎么补救。

    答:用了寒凉以后,咽喉被寒所闭,而内则郁热,所以就形成了喉痹。这其实也是咽喉会有寒客的一个主要原因,也就是所谓寒客,其实寒气是很少会直接伤于喉的,大多是因为用药而误治。

寒客以后,外则为寒,内则为热结,此时音沙而咽痛,可用仲景半夏散方,半夏、桂枝、甘草,三味药,桂枝甘草散寒去喉痹,半夏去热结。这个方子其实是为误治做善后的。

4.  简述毒聚、生疮、津亏、水凌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案。

      答:

毒聚:多与疫有关。人感染病毒以后,毒气聚于咽喉,体液壅而不行,咽喉为之闭塞。

此时的证状是,未发热而先咽痛,有汗或无汗,渴或不渴,主要以咽痛为证状。

此时主要原因在于毒气壅塞,毒盛又郁而化火,所以咽痛,治疗在于散毒气而清郁热,以甘草汤或桔梗汤。

甘草汤是生甘草一味,甘草可以解毒,同时可以养阴清热,若不足则再加桔梗,为桔梗汤,桔梗散毒气而破壅塞。

这次疫情之后呢,很多人出现了嗓子疼痛剧烈,如吞刀片一般,称为刀割嗓,这种呢,是毒气热气胶着,攻之过甚。口不渴,说明津液未伤。此时主要还是以去热结,去毒气为主。有些人用了六神丸,还有人是用银花、连翘、贯众等,这些呢,主要也是清热解毒的,可以去用,但主要是要中病即止,不可过,不可造成寒客,或伤了人体正气

生疮:如果毒气或热气聚于咽喉太久呢,则会咽喉生疮。

此时咽痛而不得吞咽,已成有形之伤,此时则需要敛疮,可用苦酒汤。苦酒汤是半夏、蛋清和陈醋。半夏排脓去热结,蛋清润喉,陈醋敛疮。

津亏:若人本有阴虚,体内津液大亏,津液不能上润咽喉,则咽干、咽痛。

此时证状,无外感之证,咽干而发紧。治之在补津液而行水,体内津液足,水液行,则咽不干不痛。

若证状轻微,口渴不甚,只见咽喉发干,可饮姜枣茶,以生姜大枣补津液而行水,缓缓饮之,使津液得补,则咽不干。

若咽干严重,咽燥而声不得出,则需大补津液而润燥,可用仲景猪肤汤。猪肤汤是用猪肤煮汤,调以蜂蜜、米粉,可润燥补津。普通人在家里也可以蜂蜜或冰糖加水熬化,兑以香油,熬成之后小口吞咽,也可润燥

水凌:是水汽上冲咽喉,证见咽痒而咳,是肺内有寒饮而造成的。

此时咽部主要以痒而欲咳为主,而咽痛不甚。治之在温寒化饮,用辛温之药,使饮气得出。

证状轻微,可用甘草干姜汤,补土强金。若咳嗽明显,则可用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汤是紫苏子、白芥子和莱菔子,温而下气,也可用仲景常用之干姜、细辛、五味子等,温寒去饮。饮去,水汽不上冲则咽不痒而不咳。


----来源归真医学问答笔记。以上仅为学习笔记。若有病情,请看正规医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