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之浅谈

《人间词话》出自清朝古典美学大师王国维之手,曾经有句话说,古往今来中国三大天才死于水,其一屈原,其二李白,其三王国维,虽然这句话说的有点夸张,但是把王国维称之为大师真是一点也不过分。从我翻开书的第一页起,我就被那充盈着才华与学识的文字所吸引,古往今来的名词佳句老王似乎都能信手拈来,然后再附上那独特精到评论,浑然天成,宛如在沙中的金矿借助一缕缕的斜阳散发出更绚丽的色彩。

老王曰: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天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老王作为大学问者,对自己的经历一定深有感触,“望尽天涯路”本是一种充满离愁别绪的无奈,被老王一转,站在高楼上,迷惘而不知所措,用来形容初学者,真是在合适不过;而对心上人的思念与执着,则更像是成才途中那种艰苦执着、挑灯夜读:我呢,觉得最后一句比喻得最好,回头的那一瞥,似乎看破红尘,顿悟,灵光一现,极其富有画面感和张力,绝对称得上是神来之笔。

当然,老土在一些方面的评论我觉得不是很赞同。比如他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入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脱口而出而无矫揉装束之态。此余所以不免有北宋之后无词之叹。

难道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柳永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都不是好词?这可能与老王的个人嗜好有关,“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之谓也。

老王还有一则评论我也觉得挺有意思的:词最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替“月”字。老王的意思就是说,有些时候直抒胸臆更能表现一种意境美荚,过度地使用典故反而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这让我想到了曾经学过的一首词,一首被戏称为“掉书袋”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刚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佻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其中“孙仲谋”“寄奴”“金戈铁马”“烽火扬州”“廉颇”都是典故,虽然这使得一首词信息量巨大,作者表达的意愿能更准确地传达出来,但整首词读起来干涩而难懂,难以形成意境美,整体的美感不足。

以上就是我初读王国维之《人间词话》的感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本书导语 《人间词话》乃全能型学者王国维(1877—1927,浙江海宁人)关于词学研究的一本书册。全书不足百...
    余鹿阅读 3,226评论 0 22
  • 1, 迫不及待想一览王国维先生的不朽著作《人间词话》,这是一本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关于对词的种种阐述、...
    幽幽草阅读 33,378评论 2 6
  • 真,深,不隔,此为有境界之三个关键词语 意象世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
    中补语阅读 1,590评论 0 8
  • 【关键词】境界 真景物 真感情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结合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一、六、七、八、三四、三六、五六及...
    素以为绚兮2013阅读 1,313评论 14 16
  • #咱们相爱吧#开篇点题,这部剧,是琅琊榜之后,找了好久,又一部值得看的电视剧。这次在家休假,就陪着老妈看这个电视剧...
    Lady封阅读 34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