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生活中的恐怖化思维

恐怖化思维是对于客观上还未发生的事在主观上放大它的危险性,把客观上还未发生的事看成了主观上的灾难,使自己陷入恐怖和痛苦之中。

比如,万一我儿子上不了重点小学将来考不上好大学怎么办?要是女儿不听话的话早恋怀孕了怎么办?当我和他结了婚他不爱我了怎么办?我坐飞机万一掉下来怎么办?我种了玉米万一下大雨发生洪涝淹了怎么办?

像这类的想法会有很多,很多人的痛苦都是源于这类胡思乱想。好好想想我们所恐惧的事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小学还没有上呢我们就知道考不上大学了,不听话就一定早恋吗,即便早恋就一定会怀孕吗,结了婚就一定会变心吗,他就那么不值得信任吗,难道不结婚就不会变心了,这些问题不一定有确定答案,何必那么折磨自己呢,没有必要杞人忧天。

这类想法中通常会有这些词,如万一…怎么样、要是…怎么样、当…时怎么样等,此类假设的种类很多,陷入这种有认知偏差的思维中时,都能叫人无比的沮丧和绝望,让我们总想和自己过不去,总是认为上天要惩罚我们,总认为整个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对,痛苦和委屈可想而知。

不过也不是只要用到万一…怎么样的词就一定会有认知偏差,比如万一明天面试官问我有什么优点我该怎么回答,要是明天我去姥姥家而姥姥姥爷不在家我要怎么办,很明显这类是理性的用法,我们有了这种想法,我们就会去准备这个问题的相关备用答案,这类想法也很多,如万一他今天下午不理我而我该怎么和他搞好关系,要是妈妈今天晚上不在家我该去奶奶家还是去姥姥家,当我在操场跑够了十圈后我先去洗澡还是先去吃饭。

万一…怎么办本身不是灾难,而对于怎么办的回答才有可能是灾难,要看我们对于此类假设的理解、加工、回答等,关键是要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很有可能发生还是可能性渺茫,是最近发生还是很久之后,我们对这个事情有没有清醒的认知,即便发生了我们有没有能力解决这个事情,如果我们不能够清醒的认识事情且我们没有能力解决事情,我们放大了这个事情的危险性和可能性,而把这件事情恐怖化进而当成了灾难,那势必会给我们带来痛苦。

人之所以迷茫、焦虑、恐惧等,是我们渴望美好,我们接受不了我们不能拥有美好,但我们现在还没有拥有美好,我们又不确定我们能否拥有美好,我们对这事没有清醒的认识,对世界不够了解,对我们来说未知的事太多,我们对未知有恐惧,但若是我们对世界有充足的了解和认识,并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公正的评判、正确的定位、明确的方向,还明确的知道我们想做什么、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可以做好什么,以及遇到问题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能够想办法解决,我们还会迷茫吗,与其说我们迷茫不如说我们对世界不够了解,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能做什么,我们才会陷入恐怖化思维之中,我们焦虑我们痛苦。

很多时候我们迷茫,是因为我们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我们认知范围内的小事我们不愿干,我们想干的大事又不在我们的能力和认知范围内,所以在我们想抱怨时候,在我们对我们未来迷茫的时候,还是放下抱怨多去学习,放下杞人忧天的恐惧多去学习多去做事,增加对世界的认知吧。

《一个平凡人的生活感悟》—10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