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公正》所获

 

我一直觉得我欠缺社科知识,欠缺哲学素养,于是在网友的推荐下看了一部豆瓣评分9.1的作品《公正》,这本书虽不是严格的哲学作品,但作者引用案例,对当下的道德困境进行了分析,我觉得算是对我的哲学启蒙吧。

如何思考一个行为是否公正?在迈克尔·桑德尔的《公正》中探讨了三种对于公正的思考进程。

第一种认为公正意味着功利或福利最大化,即为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举个例子,杀一个人能救100人,以这种思考公正的方式来看,这个人就得死。

第二种认为公正意味着尊重人们选择的自由。举例,一个城市发生了灾难,在灾区的物价并未上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购买选择权是自由的,如果灾区物价上涨,尽管人们还是在市场中交易,但人们只能买昂贵的物品,这种情况下便是不自由,即不公正。

第三种认为,公正涉及培养德性和推理共同善。比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团结,在学校招收学生方面有按比例招收少数名族学生的规定,不同民族的学生将在学校里汇聚,促使团结的产生。作者则支持这一种思考。

然而每一种思路都有缺陷。

功利主义的思路有这么两个缺陷:一、它使公正和权力成为一种算计,而非原则;二、由于将所有的人类的善都纳入一个单一的、整齐划一的价值衡量标准(这个单一的标准可以是金钱,可以是快乐,然而人们对快乐的标准不一致,所以只能取大多数人认为的快乐为标准),它对所有的人类的善等量齐观,并没有考虑它们之间的区别。

基于自由的理论解决了功利主义的第一个缺陷问题而遗留下了第二个。它接受人们现有的各种偏好和欲望,根据这些理论,我们所追求的那些目的的道德价值、我们所过的生活的含义和意义,还有我们所共享的共同生活的质量与品质,都存在于公正领域之外(比较难理解,得看书中案例)。假如我们尊重彼此的自由,那么就会出现很多目前看来违法的情况,比如两个人邀约自杀,或者互食,或者吸毒,只要是出自自己意愿并不影响他人,政府就不能干涉。

第三种的缺陷却需要放到具体案例中体现,因为第三种理论认为,这些关于公正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我理解为在这种思路进程中,它允许出现局部不公正,但以更高层次来说,它的目的是促进公正。比如,学校执行了按比例招收少数名族学生,这位少数名族学生并没有考到相应分数,并且他以后也不打算从事法律专业(假如他考的是法律专业),而这名少数名族学生却挤掉了另一位过了分数线并渴望成为一名律师的普通学生。

我自己也为这名落榜的普通学生鸣不平,然而事实就是如此,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为了形成一个公正的社会,我们不得不共同推理良善生活的意义,不得不创造一种公共文化以容纳那些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的各种分歧。

到底什么才是公正?人们怎么做才是公正?通过《公正》我了解到,站在不同角度,公正则有不一样的定义,当我们真正面对公正问题时,要明白我们应该站在哪种角度去思考。


这本书相当烧脑,对于我这个第一次读含有哲学方面内容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若要完全读懂则需要大量时间做分析阅读,以上是略读后的思考总结,如有误请仔细读过这本书的人指正。

(我在想,若是完全读懂了这本书,我们就能从多个角度对平时遇到的事情进行思辨,那么那些社会新闻评论又有多少读的价值?知乎上讨论的那些关于公正的话题不都是这些思路吗?我若是完全理解吸收了,就不会为这些事感到困惑,不会因为大众的呼声而迷失自己的思考。再想想那些读了不知多少本这样有质量的书的大神,得多可怕?我估计他们好多都懒得评论吧。网上的肤浅的言论太多,我们还是跟着书本学习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公正》-精读 №1 导读 第一章 通向公正之路 №2 法律与道德 №3 考量公正的角度 第二章:功利主义:最大利...
    刘云杰阅读 8,292评论 2 6
  • 关键词 埃利斯岛 岛上书店 《 帖木儿》 艾米莉亚.洛曼 J.W费克里 玛雅 玛丽安.华莱士...
    北门清阅读 2,241评论 0 0
  • 问答 1.OOP指什么?有哪些特性 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对象编程,...
    饥人谷_任磊阅读 3,730评论 3 1
  • 摘自秋叶大叔的文章 1、改名,必须改一个有标签且带服务内容的名,比如“便宜哥+电脑手机上门服务”,不要怕长,关键是...
    春语chunyu阅读 1,67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