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碧云天,芳草地,我们在那个夏天,于实验校园里相逢,几乎于此同时,也是在三年后的那个夏天里我们依依离别。虽说时光匆匆,但也没想到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但是赵老师还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赵老师全名赵太珩,是我们学校的历史老师,个子不高,但体质却很好,同时还是吉林省作协的会员。按理来说,这样有才华的一个人可能会多少有些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但是赵老师却十分谦逊,和蔼可亲。
第一次看到“赵老师”时是在校报上,我记得赵老师的一首现代诗写的极好,本想裁下保存但却不幸丢失。
又逢高一分科时,和大多数人一样,经过我认真的思考,我选择了文科,这也使我真正进一步了解赵老师。还记得分完班级后,下午的第一节课是我最喜爱的历史课,午睡后睡得迷迷瞪瞪的我们强打起精神,等待老师前来上课。但是老师却一直在门外等待,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才缓缓走进教室,开始了分班以后的第一节历史课。经过仔细地观察发现,赵老师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却又很“轴”的一个人,一旦认定了的事情是不会松口的。冬天的时候,走廊自然没有教室暖和,但是他为了属于他的仪式感,哪怕来的再早,也会在教室外等待,直到上课铃响起,哪怕我们这些学生娃再三劝说也没有用。
同样,赵老师也热爱运动,他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会去体育场锻炼,开始先小跑一下热热身,随后打打篮球,练练单杠双杠。别看赵老师年纪大了,但是精力还真的不错呢,他可以一次不间断的做十五六个引体向上,丝毫不喘。
在课堂上,赵老师脾气很爆却又很温和,在遇到我们同学没认真完成作业的时候,他总是严厉呵斥并且让学生“领”罚写。但是当同学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又非常耐心的一次又一次讲解。在历史课上,赵老师并不拘泥于书本知识,也会额外的给我们讲一些其他的小故事,偶尔讲到下课这样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总之在他的课上,气氛非常活跃,丝毫不觉困倦。
真正和赵老师接触是在高三,热爱历史的我成了一名历史课代表之后。原本在我印象中有些刻板的老师,现在看起来也很活泼。了解赵老师的学生不难看出,他的朋友圈总是遍布全世界各地的美景,再配上他充满诗情画意的创作,倒也生趣盎然。
还记得在四月末,我们班有一场区级教研课,然后需要老师交代任务课代表布置下去,然后他午休之后告诉我,可能晚上还有安排,让我勤关注一下手机消息。因为我上学是不拿手机的,就算能借到手机,也不能使每个学生都收到通知,就想前一天晚上知道,去他办公室找他,但他也一直没在。当时我真的十分犯愁啊,只能等到晚上等他的消息。大概晚上十点多,我去朋友那里借了手机,没有消息,我就回寝室了,然后十一点我又去,还是没有消息,我就闲着没事刷了刷朋友圈,好家伙!这老先生竟然请了一下午的假去附近的山上赏花去了。好在,第二天的教研课完成的比较完美,我那一颗悬在嗓子眼里的心得以放下。
又到高考奋战季,历时两天的高考顺利画满了句号。在考完文综的那个晚上,我对完答案,心里抑制不住兴奋地告诉他历史选择就错两个,然后主观题和答案想法也比较相近。他对我说:“努力是不会白费的”,当我高考分数出来后,原以为可能落榜,但还是考了本科,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一直相信你,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在赵老师的熏染下,我喜欢上了文字,也希望像他期许我的那样,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毕业一年了,虽然偶尔在微信和他聊上几句,但也一直没回到学校去看望赵老师,但是他的叮嘱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荡,久久不能忘怀。